清朝皇室的爵位传承,与明朝截然不同,是按照“降级”继承的方式进行的,只有那十几家“铁帽子王”例外,他们享有“世袭罔替”的特权。别看“铁帽子王”的政治地位很高,但他们依然不是清朝最有权势的女人——慈禧太后的对手,有些人还成为她的“棋子”。慈禧太后一生之中先后干掉三个“铁帽子王”,这些人都是谁呢?
一、郑亲王端华
端华的先祖是努尔哈赤的三弟舒尔哈齐。当年,舒尔哈齐虽然被废,但他的儿子阿敏、济尔哈朗依然受到重用,一直是镶蓝旗的旗主。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济尔哈朗被封为和硕郑亲王。顺治帝即位之初,济尔哈朗一度与多尔衮并列,成为摄政王。由于济尔哈朗功勋卓著,因此郑亲王的爵位成为“铁帽子王”。
端华是济尔哈朗的七世孙,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承袭郑亲王的爵位。之后,他历任御前大臣、崇文门正监督、步军统领等要职,深受咸丰帝的信任。咸丰十一年(1861年),端华被咸丰帝授予“赞襄政务王大臣”之职。然而,慈禧太后对此却不满意,于是发动了辛酉政变。最终端华被赐自尽,不过郑亲王的爵位并未断绝。
二、怡亲王载垣
相比于端华而言,载垣与清朝皇室的血缘关系较近,他的先祖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胤祥。在康熙帝晚年储位之争中,胤祥是雍正帝的坚定支持者,因此在雍正年间得到了重用。在胤祥的辅佐下,雍正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因此被雍正称为“柱石贤弟”。由于胤祥的功绩以及他与雍正帝的亲密关系,其怡亲王的爵位也得以世袭罔替。
载垣是胤祥的五世孙,别看他辈分比咸丰帝小,但年龄却大不少,他在道光五年(1825年)承袭爵位,在道光、咸丰年间历任要职,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宗人府宗令,还管理过銮舆卫、虎枪营、御枪营、善扑营。咸丰帝临终前,载垣也被安排为“赞襄政务王大臣”。他的结局与端华一样,也在辛酉政变后,被慈禧太后赐死。
三、庄亲王载勋
庄亲王这一脉的情况有些特殊,载勋名义上的先祖是皇太极的第五子硕塞,但实际上是康熙帝的第十六子胤禄。原来,硕塞的爵位只传承到儿子博果铎这一代就绝嗣了。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在请示母亲后下旨,让十六弟允禄(因避雍正帝的名讳,改胤为允)作为博果铎的后嗣,承袭了庄亲王的爵位。
载勋是允禄的五世孙,与同治帝、光绪帝是平辈,于光绪元年(1875年)继承庄亲王的爵位。义和团运动期间,载勋异常活跃,在王府设立拳坛,还身着短衣,头裹红巾。其实,他是想利用义和团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他也成为慈禧太后的棋子。之后,载勋被指为“祸首”之一,慈禧太后只得将其赐死。
上一篇:《烽火战歌》第三期:《南泥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