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关于司马懿的个性与性格,历史上流传着许多传奇的故事。人们普遍认为,司马懿生性极为隐忍,具备常人所不能及的耐性,他可以在逆境中韬光养晦,持续隐忍整整十年之久,始终没有与曹氏的亲贵们公然对抗,而是选择在关键时刻突然发力,以一记致命的反击取得胜利。尤其是在与诸葛亮的对战中,他的忍耐与克制被发挥到极致。面对诸葛亮的频繁挑衅和各种侮辱,司马懿始终能够保持冷静,似乎毫不在意,最终通过消耗战的方式,把诸葛亮拖死在了战场上。
然而,司马懿这种像忍者龟般隐忍的形象,实际上主要源于后来的演义小说以及现代影视作品。当我们查阅严谨的历史书籍时,会发现司马懿的所谓“忍功”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强大。根据《晋书》的记载,当时朝廷因诸葛亮派兵远来侵扰,急需速战速决。魏明帝曹叡多次强调要稳重应对,等待形势变化。诸葛亮不断向曹叡发起挑战,曹叡却始终未出战。此时,诸葛亮甚至送了侍女之饰给曹叡,这令曹叡非常愤怒,公开表达了与诸葛亮决一死战的决心,但魏明帝并不同意,于是派遣忠臣卫尉辛毗出任军师,以制衡诸葛亮的进攻。随后,诸葛亮再次挑战,而当曹叡准备出兵迎战之际,辛毗竟然以军令阻止了他的行动。
与此同时,《三国志·辛毗传》也对这段历史有所记载,提到司马懿早已多次请求与诸葛亮交战,但明帝始终没有听从他的建议。随着时局的变化,司马懿对与诸葛亮的对决愈发感到迫切,最终被任命为辛毗担任大将军的军师,让他持军权。全军听从辛毗的指挥,大家心中对司马懿的忍耐表示敬畏。
从这些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尽管司马懿在特定情况下展现了耐心,但当他面对诸葛亮赠予的女性饰品时,心中的愤怒难以压抑。古代社会有着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作为前线的总指挥,司马懿被诸葛亮这样的敌人视作女性,这无疑是一种耻辱。倘若此时他依旧选择隐忍不发,不仅会被蜀汉士兵奚落,连自己麾下的将士也免不了对他失去信心。
就在司马懿义愤填膺,决心出战与诸葛亮一较高下之时,魏明帝曹叡却强行派人制止了他的计划,显然曹叡对诸葛亮的心机有着清醒的认知。他明白,一旦开战,司马懿单凭个人力量根本无法匹敌诸葛亮。曹叡精准洞察到诸葛亮急于求战的心理,毅然决定采取稳妥的防守策略,以钳制蜀军的进攻。此举也许是应对诸葛亮的最佳方法,而真正使得诸葛亮最终失败、耗尽心力的,恰恰是曹叡,亦可说他是诸葛亮最大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