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刺向脖颈的剑,映照出一个民族146年的不屈与悲怆。
清光绪六年(1880年)冬天,北京城寒风刺骨。琉球使臣林世功站在清王朝总理衙门前,突然拔剑自刎。鲜血染红石板路,消息传到慈禧太后耳中,这位铁腕统治者罕见动容,特赐白银二百两厚葬他。
林世功的遗体安葬在通县张家湾,那里还长眠着其他13位琉球使臣。这并非孤立悲剧,而是一个弱小民族146年亡国血泪史的缩影。
万国津梁,与中国五百年的血脉情谊
琉球群岛蜿蜒一千多公里,星星点点散落在东海之上。早在隋朝时期,这些岛屿就已有人居住。隋炀帝曾令羽骑尉朱宽出海寻访,见到一片珍珠般的岛屿“若虬龙浮在水面”,为其取名“流虬”。
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遣使者杨载出使琉球,诏书一到,中山王察度立刻上表称臣。随后山南、山北两国也相继归附。
朱元璋在诏书中写道:“琉球三王互争,废农伤民”,要求他们“息兵养民,以绵国祚”。这不是空洞指令,而是和平基石。
到明宣德四年(1429年),中山国统一全境,国王尚巴志被明朝册封为琉球国王。从此历代琉球王必须由中国政府册封,才算合法统治者。这种关系持续了500年,琉球成为明朝最忠实藩属。
中琉纽带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互助上。琉球海域凶险,造船业落后,500年间有据可查的海难就超过600起,3000多人葬身鱼腹。明朝没有袖手旁观,永乐、宣德年间,福建、浙江拨付海船;洪武十八年到正统四年的50年间,朝廷直接赏赐海船至少5次。
比船更珍贵的是人。明朝两次派遣福建的36个家族移居琉球,史称“闽人三十六姓”。琉球国王对他们礼遇有加,规定子孙“习中国之语言、文字”。
琉球的繁荣引来了豺狼。1609年,日本萨摩藩出兵琉球,强迫其向日本称藩纳贡。
琉球被迫与萨摩藩签订《掟十五条》,承认萨摩藩控制,还将奄美五岛划归萨摩藩直辖。琉球进入了“一国两属”时期。
日本对琉球的控制是逐步收紧的。1872年,日本借口明治天皇亲政,直接废琉球国,改设琉球藩。
琉球国王尚泰嗅到危机,向日本请愿:“琉球与中国,有五百余年的恩德情义。断绝之,乃是背恩弃义。”但日本置之不理。
1874年,一艘琉球渔船遇风暴漂至台湾,船员与高山族居民冲突,54名琉球人被杀。日本借此出兵台湾,事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专约》。清廷称台岛土著为“化外之民”,承认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间接默认日本对琉球的“保护权”。
1875年7月,日本强令琉球停止对清廷朝贡,改用日本年号。1879年3月,日本宣布“废琉置县”,将琉球强行并入日本,设冲绳县。
日本外务大臣松田道之带兵闯入琉球王宫,虏走国王尚泰软禁东京。消息传来,尚泰派往中国求援的使者林世功悲愤上书:“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
抗争与绝望,琉球志士的最后呐喊
面对国家灭亡,琉球志士没有放弃抗争。国王妹婿向德宏率兵反抗,先后27次上书清政府求援。他们衣衫褴褛赶到北京,在总理衙门外痛哭陈情。
琉球末代三司官毛凤来在灭国后,毅然前往中国寻求光复力量,直至客死他乡。
为琉球殉国的远不止林世功一人。许多官员自刎,公主悬梁,亲王自焚。琉球岛内随处可见居民自杀的遗骸,仅一个小村子就有45人自杀。
林世功的自杀最具象征意义。1880年11月20日,他向清廷总理衙门呈递最后请愿书后,在熙攘的总理衙门前挥剑自刎。
在自刎前,林世功吟诵绝命诗:“古来忠孝几人全,忧国思家已五年。一死犹期存社稷,高堂专赖弟兄贤。”
林世功死后两天,消息传到慈禧耳中。慈禧念其忠孝,赐银200两安葬。但林世功以死明志,没能换来清朝的出兵救援。
日本吞并琉球后,开始了系统性同化。政治上废除君主制,改由日本委派知事管理;经济上推行土地私有化;文化上强令学日语、穿和服、改日本名。
日本对琉球的同化是全方位、系统性的,涵盖政治、经济、教育、语言和宗教五个方面。
教育同化尤为彻底。1886年日本发布义务教育令,中小学实施皇民化教育。学校教导学生必须向天皇皇后画像鞠躬,背诵教育敕语,做天皇臣民可以选择死亡。
语言同化政策最为致命。日本将琉球民族使用了数百年的“琉球诸语”称为“方言”,目的是让其消亡。学校鼓励使用日语,对说母语的学生脖子上挂“方言牌”惩罚。
数十年后,琉球年轻一代大多忘却了汉文化,甚至出现“打喷嚏也要模仿日本人”的现象。但有一群人例外:久米村的“闽人三十六姓”后裔。
日本教育报告称他们“废藩置县后,虽对其百般规劝,但仍固守陈规,牢不可动”。这些久米村人被视为“顽固分子”,却偷偷在家教孩子认汉字、写家书,坚持祭祀妈祖。
全面抗战爆发后,闽人后裔蔡璋建立“琉球青年同志会”,主张“解放琉球,归属中国”,抗击日本侵略。
战后格局,琉球问题的现状与未来
二战末期,琉球经历了史上最惨烈战役。1945年冲绳战役中,日军强迫琉球人“集体玉碎”,死了十几万。
日本军队给琉球人配发手榴弹,在庆良间诸岛和冲绳岛至少十几处地方,数百琉球人被强迫集体自杀。冲绳战役中,至少有122,228名琉球人丧生。
二战结束,琉球迎来转机。1943年开罗会议上,罗斯福直言:“斯大林同意琉球群岛属于中国,应归还中国。”蒋介石虽有意收回,却顾虑中国海军薄弱,提议与美国共管。
1945年日本投降,《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冲绳(琉球群岛)不在其内。
但美国出于战略考量,在琉球建立大量军事基地。1971年,美国单方面签署协定,将琉球施政权交还日本。
如今,琉球面积仅占日本0.6%,却集中了70.3%的美军基地。频发的美军欺辱事件,加上日本视琉球人为“二等公民”,这片土地沦为军事堡垒。
琉球人口中,原住民实际只占百分之十,剩下都是日本裔。但琉球的抗争从未停止。久米村人组建宗亲会,不断赴福建寻根,公开坚持“我们是华人,非大和人”。
今天,那霸市的久米村人仍坚持每年祭祀妈祖。他们手中泛黄的族谱,记录着明朝洪武年间祖先从福建漂洋过海而来的细节。尽管日语已成日常语言,但那些汉字书写的祖先记忆,仍在家族口耳相传中延续。
琉球人的身份证上写着日本名,但家中神龛上供奉的,依然是五百年前从福建带来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