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改编自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下)“赵子龙单骑救主”,内容与历史记载有所不同。曹操指挥的庞大军队,足足有五十万,直扑荆州。刘琮见形势不利,选择了投降,曹操随即派徐庶去劝降刘备,但刘备心如铁石,誓死抵抗,不肯屈服。曹操暴怒,直接将荆州推翻,一路摧枯拉朽地推进,最终抵达了荆州的重镇——襄阳。刘琮投降后被封为青州刺史,然而没多久便在途中被杀。
刘备的行军路线则从新野出发,沿途经过樊城,最终抵达襄阳。刘备原本的计划是前往江陵,但由于一路上带着成千上万的百姓,步伐十分缓慢,每天只行进十多里。等曹操追至襄阳时,刘备的大军距离襄阳还有三百多里。虽然这个距离听起来不远,但考虑到刘备走了整整一个月,而曹操的虎豹骑一天就能轻松追上,形势十分危急。
荆州,历来是刘表治下的一块宝地,战乱之中算得上是难得的安乐之地,富裕的粮草集中在江陵,这也是刘备决定前往江陵的重要原因。江陵一旦拿下,刘备就能有足够的资源与曹操抗衡。可惜的是,刘备固执地坚持带着百姓同行,虽然将士们三番五次劝他减轻负担,就连诸葛亮也劝告他让百姓先行,他还是一意孤行。可见刘备的固执与坚决。
但刘备并非无所作为,他也意识到以这种行军速度必定会被曹操追上,因此他做出了决定:派关羽走水路向驻守江夏的刘琦求援,自己则继续走陆路向江陵进发。关羽出发后,刘备为确保刘琦能及时援助,还特地派诸葛亮去催促。然而,就在诸葛亮出发的当天夜里,曹军的骑兵终于追了上来。面对曹军的迅猛追击,刘备带着百姓仓皇逃窜,百姓在逃命的过程中伤亡惨重,几乎没有人能够幸免。
至于为何大量百姓会跟随刘备逃亡,有多种说法。一些人认为是刘备以威逼手段胁迫百姓,另一些人则认为是刘备凭借他个人的号召力,将百姓深深吸引。但无论如何,刘备能够使数十万百姓心甘情愿地跟随,足见他在治国理民方面的手腕。
在逃亡过程中,刘备从天黑逃到天明,随行的百姓和家属已经不知所踪,只有不到百人还在刘备身边,众将士与百姓的命运仿佛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备不禁感到万分悲痛。就在此时,糜芳急匆匆赶到,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赵子龙已经投向曹操了!”刘备听后半信半疑,张飞则认为赵子龙之所以投降,是因为看到局势危急,意图通过投降获得更好的前途。然而刘备并不相信,他坚信赵云对自己忠心耿耿,不会因为富贵的诱惑而背叛他。
糜芳坚持称自己亲眼看到赵云向曹军阵营奔去,但刘备依然坚定地认为,赵云不会抛弃自己。他深信,赵云忠诚如铁,即使身处困境,依旧不会轻易改投他人门下。果然,刘备对赵云的判断是正确的。
事实上,赵云前往曹军阵营并非背叛,而是因为刘备将家眷托付给他。当时,赵云在曹军虎豹骑的猛攻下,奋力拼杀,寻找不到刘备,也没有找到家眷。他心急如焚,立誓无论如何也要将刘备的妻儿找到,否则便死在沙场上。所说的“小主人”,便是那个曾经在长坂坡上七进七出的阿斗。
赵云在曹营内奋力杀敌,终于找到了阿斗并成功将其救出,随即带着阿斗一路浴血奋战,最终成功杀死曹军的五十余名名将,才侥幸逃脱重围。虽说赵云拼死救回了阿斗,但曹军依然紧追不放,赵云不得不继续逃亡。尽管如此,曹军始终未能追上他,直到长坂桥前,曹军被一名战将挡住了去路。此人孤身一人,却以非凡的勇武阻挡了整个曹军的前进。这位英雄是谁?敬请期待下一回的详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