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4年,齐闵王在苏秦的挑唆下,背离了赵、魏、楚等国,与这些国家断交,发动了对宋国的征伐,最终灭掉了宋国,独占了富饶的淮泗地区。这一举动引发了各国的不满与抗议。在秦昭襄王和魏国相孟尝君等人的推动下,燕昭王决定发起诸侯会盟,召集赵、魏、韩、秦、燕五国组成联合军队,由乐毅担任主帅,开始向齐国发起进攻。
五国联军与齐军的交战发生在济西。由于齐闵王的威逼,齐军的主将触子被迫带领军队出战,但终因军力不济而惨败,触子仓皇逃脱,副将达子则继续指挥残兵抵抗,但最终在战场上英勇阵亡。紧接着,乐毅率领燕军直捣齐国国都临淄,齐闵王慌忙逃亡,导致临淄的丧失,仿佛三十年前燕国蓟城失守的情形在齐国身上重演。
齐闵王逃至齐国五都之一的莒城,恰逢楚顷襄王派遣的“援军”到达。齐闵王欣喜若狂,期望借楚军之力将燕军逐出齐境,殊不知,楚顷襄王派来的“援军”并非真心帮助齐国,而是怀有从中谋取利益的心思。齐闵王虽一度雄图天下,但在绝望中也未曾屈服。最终,楚军大将淖齿将其残忍杀害。淖齿在杀死齐闵王后,又四处搜捕齐国太子田法章,这一行为引起了齐国百姓的愤怒,百姓纷纷起义,最终将淖齿斩杀。
这一事件标志着齐国霸业的彻底崩溃。太子田法章在逃亡中,隐姓埋名,最终来到了太史敫家中做佣人,并与太史敫的女儿有了私情。当齐国百姓在杀死淖齿之后,开始寻找太子田法章时,田法章最初以为百姓要加害于他,直到很久后才终于揭示了自己的身份。此时,齐国的百姓纷纷推举他为王,史称齐襄王,而太史敫的女儿则成为了后世闻名的君王后。
齐襄王即位之初,齐国的淮南之地几乎全被楚国占领,其他地区则被燕、赵等国侵占,齐国的控制范围仅剩即墨和莒城两地。公元前279年,齐国即墨的守将田单以巧妙的离间计,成功让燕惠王换掉了原本稳重的名将乐毅,将无能且自大虚荣的骑劫扶上了将台。结果,田单在指挥下翻盘,成功收复了齐国失去的七十余座城池,燕军在接连失利中退回燕国。
田单带领军队迎接齐襄王回到莒城。齐襄王深知田单的功劳,封他为安平君。然而,齐襄王由于小人的挑拨,逐渐开始对田单保持戒备,甚至欲将其关押。就在此时,大臣貂勃向齐襄王指出田单对齐国的重大意义,齐襄王才意识到错误,下令处死挑拨者。然而,随着齐襄王逐步掌控朝政,他渐渐疏远了包括田单和貂勃在内的贤臣。田单从最初的战略重臣,逐步沦为为外交奔走的可有可无的官员。
赵惠文王得知田单遭遇此等不公,便用数座城池交换了田单的投降,将其引入赵国。田单的离开不仅意味着齐国失去了最后一位具有全局眼光的战略家,也象征着这个刚从废墟中崛起的国家开始在混乱中迷失方向。
随着君王后和齐王建的执政,齐国始终处于迷茫中,不得不奉行与秦国保持谨慎关系、与各国保持诚信的外交政策,避免卷入战争。古人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齐国最终未能逃脱“忘战”所带来的致命危机,渐渐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