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之所以能够争夺皇位,是因为他们的资格和实力相当,足以让人看到彼此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体现了三兄弟在多个方面的势均力敌,如果没有这种平衡,他们根本无法参与如此激烈的权力斗争。只有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能力,才能拥有争夺的资格,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正是凭借这种资格才能在父亲李渊的帝位继承问题上展开角逐。
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虽然一生生育了22个儿子,但是这些儿子并不是都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李渊的生育时间跨度较长,他出生于公元566年,从23岁起,分别在589年、598年、599年、603年期间生下了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李智云。之后,李渊再也没有在15年内生育新子,直到618年才迎来第六个儿子。李渊的五个大儿子中,李玄霸在李渊担任唐国公期间就去世了,李智云则在晋阳起兵时被隋军所杀。至于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公元626年,那时李渊的第六个儿子李元景才八岁,其他年纪更小的儿子更是无法参与任何竞争。因此,除了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外,其他年幼的弟弟们根本没有资格争夺皇位,只能在一旁看着局势的发展,甚至幸运地避免了宫廷内乱的悲剧。
此外,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是李渊的元配妻子窦氏所生的嫡子,这为他们争夺皇位提供了合法性。在封建社会,嫡长子往往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利,李建成作为嫡长子,继承权几乎是稳固的。窦氏出身名门,父亲是神武公窦毅,母亲则是北周襄阳长公主的女儿,她与李渊的关系一直非常好。窦氏在李渊登基之前就去世了,尽管如此,她依然被追封为穆皇后。值得注意的是,窦氏虽贤良淑德,但为人心思狭隘,她让李渊几乎没有机会与其他女性接触,因此李渊的大多数儿子都来自她。由于在封建社会,嫡庶之别影响深远,虽然有些庶出的儿子年龄与李建成三兄弟相仿,但却无法参与皇位继承的竞争。
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之间的争斗,最终是因为他们都有相当的能力和资历。李建成作为嫡长子,不仅有政治眼光,军事指挥能力也可圈可点。李建成的性格宽厚仁爱,相比之下,比李世民更为宽容。如果李建成才智平庸,李渊也不可能将太子的位置授予他。为了培养李建成的治国能力,李渊不遗余力地为他搭建了政治班底,引入了大量文臣武将的辅佐,李建成的顺利继承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李世民却更具超凡的军事才能,他无愧是当时最强的将领。李渊在这方面似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策,允许李世民掌管天策府,这让李建成的政治继承产生了直接的威胁。李世民凭借显赫的军功和卓越的领导力,成功吸引了许多优秀的谋士和武将,比如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恭等,这些人围绕在李世民周围,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集团,严重威胁了李建成的继位计划。至于李元吉,尽管在历史上的记载不如李建成和李世民多,但他长期在军中历练,凭借骁勇善战的形象,成为了李建成的重要帮手。正因为三兄弟之间的能力相差不大,才导致了他们之间的激烈竞争。
总的来说,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的权力斗争,既有父亲李渊的疏忽,也有他们各自过人的才智与能力。李渊若在立太子时能够彻底排除其他竞争者,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或许就能避免“玄武门之变”这样的宫廷惨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三兄弟不仅仅是在家庭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甚至也让整个朝廷为之一振。李渊的三子,确实足以让他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