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青铜带鞍啃草立马(一)
战国青铜啃草立马,高24㎝,长30㎝,宽12㎝。低头驮鞍,马腿健硕有力,臀部饱满圆润,张口露齿,肥壮矫健、是战国青铜马难得一见的珍品。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业的产生,开创了青铜时代的文明,它以品类繁多,造型精致,纹饰简约,铸造完美而闻名于世。铜马的铸造工艺需经塑模、雕坯、翻范、浇铸、修模等工序,才能将马的矫健、圆润、饱满的形态表示出来。
马鞍和马镫是全套马具中继马嚼和缰绳之后最重要的发明。在没有鞍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仅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近战中,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根据对马鞍、马蹬的考古研究,马鞍最早出现于商代,马蹬出现于魏晋时期。马鞍、马蹬的发明和结合使骑手们骑马变得舒适和安全,骑马的人可以较平稳地坐在马背上,不会轻易地滑落下来,从而减少疲劳感,大大地增强战斗力。
战国青铜昂首带鞍立马(二)
该立马,高33cm、长26cm、宽12cm。两耳竖立,眉骨高耸,挺颈收颚,双目俯视、躯体丰腴,背负马鞍,站立状,小尾下垂。铸模成型工艺,风格写实,立马骠悍雄壮、巍然挺立,傲视群雄的造型,对了解战国青铜铸造技术和艺术造诣有较高价值。
战国青铜咆哮嘶鸣立马(三)
战国青铜咆哮嘶鸣立马,高34㎝,长30㎝,宽11㎝。昂首,竖耳,立姿,作昂首嘶鸣状。双目仰视,眉骨高耸,鼻孔圆张,大嘴薄唇,张口露齿、身躯丰腴,颈项粗壮。浑圆的躯体呈流线型,马尾扎一结,铸模成型。该马整体高大矫健,形象俊美,躯干壮实,腿蹄轻健,工艺精湛,充分表现出战马卸鞍后的桀骜不驯与洒脱。现今,马已经退出战争历史舞台,但它为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永远载入史册被人们铭记。
原创作者:张万年
2025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