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仅以超凡的智慧闻名,他“气人”的能力同样出众,因为有不少人物被他气得“气死”了。这其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周瑜之外,今天我们要谈的就是曹真。曹真才华横溢,不亚于司马懿,智谋超过诸葛亮,武艺压过赵云,可惜在《三国演义》中却被描写成了一个菜鸟。
那么,曹真究竟是谁?他凭什么能够“力压群雄”?
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曹真。
不少人提到曹真时,可能会觉得既陌生又熟悉。这是因为《三国演义》中对他的描写很少,而且多数不够正面。实际上,罗贯中写这部小说时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他更偏爱刘备集团。结果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刘备仁义,而曹操则奸诈残忍。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曹操集团的重要将领,曹真自然被刻画得不够出彩,甚至被当作菜鸟对待。
曹真字子丹,官至上军大将军、大司马,在《三国志·魏书·曹真传》中被称为“太祖族子”,但关于他的真实姓氏历史上一直有争议,堪称一个未解之谜。他幼年丧父,后来被曹操收养,成为曹操阵营中忠诚的代表。作为一名武将,曹真以力大勇猛著称,早年便在战场上展现出不凡实力,参与了多场重要战役,如河西之战、箕谷之战及魏蜀战争等。
曹丕即位后,曹真被封为镇西将军,成为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他的军事生涯中成绩显著,比如在汉中之战中先后击败了刘备麾下的吴兰和高翔。随后成为镇西将军后,他迅速平定河西地区的动乱,赢得了曹丕的高度赞赏。到了公元222年,曹真参与了对孙权的南征,先后击败了孙盛和诸葛瑾。当然,他最著名的战绩还是力挫诸葛亮。
面对诸葛亮的北伐,曹真先是在街亭之战击败马谡,接着又打败了赵云和邓芝带领的偏师,之后成功预判了诸葛亮的下一步攻击目标。以上这些成绩看似平凡,但放到历史长河中,曹真的表现其实十分亮眼。
那么,曹真凭什么能够“力压群雄”?
前文提到,曹真才华超过司马懿,智谋胜过诸葛亮,武艺高于赵云。关于他武艺和军事才能,这一点从他的战绩中可以明显看出。至于是否真的比诸葛亮聪明,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三国演义》虽然夸大了刘备集团的能力,但诸葛亮无疑是当时公认的顶尖智者。也有人觉得书中对诸葛亮的描写过于夸张,且通过贬低曹真等人来衬托诸葛亮的聪明,比如将曹真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写成菜鸟。
对此,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史实表明,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曹真为张郃出谋划策,针对马谡性格设计了一个完美的陷阱,取得了关键胜利。实际上,真正挫败诸葛亮的是背后冷静策划的曹真。更重要的是,他还成功预判诸葛亮将进攻陈仓,提前加强防御,令诸葛亮久攻不下,最终无功而返。
此外,曹真在与赵云于箕谷对战时同样获得了胜利。综合这些战绩,说他智超诸葛亮、武压赵云绝非空谈。毕竟,能够精准预判诸葛亮行动,同时在战场上展现卓越战斗力,这样的存在自然不容小觑。
至于曹真才华是否胜过司马懿,这主要与他接替曹休成为大司马有关。进入朝堂后,他有效限制了司马懿的发展。由于曹真忠诚于曹魏集团,连多疑的曹丕也对他十分信任。
曹真与曹丕的关系
从曹真的生平可见,他幼年被曹操收养,备受重点培养。以曹真和曹休为例,史书记载曹真之父曹邵是曹操亲信,且因救曹操而殉职,所以收养曹真可能也带有“报恩”的意味。《曹真碑》中甚至有“侍坐公子,将和同生”的记载。
因此,撇开《三国演义》中不够客观的描写,曹真的才能和品行都是毋庸置疑的。他与曹丕之间不仅是君臣关系,更有如手足之情。与被怀疑的亲生兄弟不同,作为被收养的儿子身份反而让曹丕更放心。
曹真去世后,明帝在诏书中给予了他公正的评价,称其“持盈守位”,表明他忠诚可靠;“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说明他不倚仗身份背景,谦虚谨慎。总体来看,历史上对曹真的才能与品德评价颇高,而《三国演义》中将其写成菜鸟,不过是作者主观偏见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