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历史上最有可能是穿越者的人物,西汉时期的王莽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位。回顾王莽的一生,不难发现他的许多行为和想法,都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这些举动有时让人不禁感到一丝熟悉,仿佛他是从未来世界穿越而来。
尤其是他在称帝后所颁布的种种政策,展现了他思维的前瞻性。比如他提出的土地国有、土地均分、废除奴婢制度、改革官制和地名等一系列举措,几乎都超越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显得尤为前卫。这些远超时代的想法,不由得让人产生疑问:王莽是否真是穿越者呢?
然而,关于王莽是否穿越者的问题,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暂且将他置于一旁,我们来看看河南省出土的“扯淡碑”。这块碑文反倒给我们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穿越者证据”。
所谓“扯淡碑”,实际上是指河南淇县出土的“泰极仙翁碑”。考古学家通过碳十四检测,确认这块碑的年代大约是明末时期,距今已有500年之久。至于为何大家称它为“扯淡碑”,那是因为碑文上赫然刻有“扯淡”两个字,着实令人捧腹。
让人更感到疑惑的是,这块碑文并未写明墓主的姓名,也没有透露具体的刻碑时间。碑文的内容更加扑朔迷离,似乎隐藏着某种未解之谜。除了“扯淡”这两个字,碑上还刻有“再不来了”等类似现代口语的表述,仿佛是一位穿越者在留下的某种告别之词。正因为如此,这块碑很快引起了关于穿越者的热议。
我们再来看看碑上的详细内容。碑的顶部刻有“碑阴”两字,正中央则刻着四个字:“为善最乐”。碑两侧是对联,右侧写着“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侧则写着“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这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的意思是:“我没有辜负天地的期望,也没有亏待百姓,既不欺骗鬼神,也不愚弄贫苦百姓。曾经有人问我修行之法,其实并无特别秘诀,都是顺其自然,顺应天命。”
这些话似乎和现代小说中的修仙人物颇为相似,不少读者可能会觉得这些内容似乎在网络小说中经常看到。但如果进一步分析碑文的实际内容,事情的真相却完全不同。碑文的正文共64个字,讲述了一位修行者的生平。碑文中提到,这位修行者曾在云梦山孤独修行,活到了144岁,最终得到了四大皆空、无依无挂的境界。由于年事已高,他决定立碑纪念自己的修行生涯。这位“世外高人”活到144岁便去世,若他真是穿越的修仙者,他的故事可能至今仍为人所传颂。
然而,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注意到碑文上还刻有“水沐氏”三个字,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根据《明史》记载,沐家的祖先沐英曾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他在协助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在江山稳固后,沐家族被任命为云南麓川的防守重地,代代相传。
然而,随着明朝的衰落,沐家也在明末参与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但最终兵败,沐家只能逃亡到河南淇县的云梦山一带,试图东山再起。遗憾的是,沐家在那时并未能找回机会。传闻中,沐家的后人甚至直到144岁高龄,依然未能有所作为,带着未尽的志愿离世,因此留下了这篇碑文,作为对自己遗憾一生的记录。这也解释了碑文中的悲愤情感,沐家后人甚至羞于将自己的姓氏刻上碑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明朝的忠诚。
尽管碑文的内容似乎能够完美解释这一切,但碑文上“扯淡”二字的出现仍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毕竟,现代汉语中的“扯淡”一词,显然并不适用于明朝时期。根据史料,明代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曾提到过“精扯淡”三个字,显示出“扯淡”这个词语在当时已经有所使用,因此碑文中的“扯淡”也并不奇怪。
与王莽的历史谜团相比,这块“扯淡碑”无疑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似乎更能证明穿越者的存在。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