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80年代,何家庆不畏艰险,穿越了中国最险恶的“死神之地”——大别山,只为寻找一条能够帮助贫困百姓脱贫致富的“秘籍”。这段跨越225天,走过12684公里的考察旅程,使他成为了第一个全面研究大别山的学者。然而,这段历程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更让何家庆开始了近乎“野人”般的艰难生活。
他经历了绑架、食不果腹,被迫食用猪食等极端困境。为了传播知识、解答疑惑,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何家庆不惜跋山涉水,行走了足足3万公里。他的事迹直到2019年才为大众所熟知。在他留下的遗书中,他提到:“因为我是个教师,我当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1976年,何家庆从安徽大学植物学专业毕业后,被留校任教,专注于植物分类学和药用植物的研究。在此期间,他偶然得知一名外国考察者曾在大别山的白马寨采集了500多种植物标本,这一发现被视为植物学界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植物学者,何家庆深知,大别山的植物物种绝非如此简单。他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亲自前往大别山,寻找一条能够帮助山区百姓脱贫致富的路径。
大别山的恶劣地理条件和环境条件使其名声显赫,被称为“死神之地”。即便只考虑到考察所需的设备,费用也需要6000元,而当时他的月工资仅仅几十元。然而,对于何家庆来说,这是一道无法抗拒的召唤。为了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他开始了8年的艰苦储蓄生活,每顿只吃馒头和粥,甚至连婚礼都从简。8年后,他积攒了3000元,但依旧远远不够。在他困境时,80岁的父亲将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凑了出来,两毛、一角、一分,零零散散的零钱竟凑成了4000元。
面对父亲的深情厚谊,何家庆感动得五味杂陈。父亲用五个烟盒拼成的纸条上,记录了多年来街坊邻居、亲友、同学对他的各种帮助。在父亲的支持下,何家庆终于踏上了征途。1984年,35岁的他穿着父亲12年前请人缝制的中山装,带着7000元、照相机和纸笔,开始了这段极具传奇色彩的旅程。
他深入大别山深处,经历了艰难的挑战和不为人知的险境。多次与狼群擦肩而过,蚂蟥吸食着他双腿的血液,导致皮肤溃烂。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湿气重的山洞中,何家庆还患上了关节炎。一次,他不小心从陡峭的山坡滚下,生命岌岌可危,眼看即将跌入深渊,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他抓住了崖壁上的石缝,拼尽全力将双腿夹住一块巨大的岩石。“救命!”他用尽全力发出求救的声音,最终,一位猎人冒着生命危险及时将他救起。
历经重重磨难,何家庆终于完成了大别山的考察,采集了3117种植物标本,带着丰厚的成果和新的希望返回了绩溪县。在这里,他找到了能够帮助百姓脱贫致富的“秘籍”——魔芋。魔芋是喜阴耐贫瘠的植物,何家庆认为它能够为贫困山区带来新的希望。
1990年6月,何家庆凭借在大别山考察中积累的成果,以及在生物资源开发上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政府任命他担任绩溪县的科技副县长,帮助当地发展经济。为了了解县内的具体情况,何家庆走遍了23个乡镇,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进行交流,详细记录了当地的土壤、气候等信息。第二年,他完成了一份15万字的《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报告,为魔芋的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凭借这些研究成果,他从湖北引进魔芋种植技术,自己投资1000元,在31个试点开始了魔芋的种植。仅仅一年,500亩魔芋收获了7000公斤的平均亩产,创造了400万元的经济收益。何家庆的魔芋试验田成为了全县农民的学习榜样,许多人纷纷来请教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魔芋的种植行列。
为了推广魔芋的种植,何家庆四处奔走,向农民们讲解魔芋的经济效益和种植技巧。与此同时,他还发现绩溪县尽管被誉为“丝绸之乡”,却在养蚕业上存在严重的技术滞后,蚕种老化,农民收入低迷。于是,何家庆在尚田乡开始了蚕桑技术的改良工作,亲自指导农民选种育蚕,并改进了缫丝工艺。不到一年,县内的蚕茧产量增加了30万斤。
1991年7月,绩溪县遭遇了特大洪水。何家庆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长时间在水中作业后,他不幸感染了血吸虫病,这种病折磨了他多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未能痊愈。
在何家庆的辛勤努力下,绩溪县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贫困的地区,成功蜕变为远近闻名的“魔芋之乡”。但作为一名有抱负的科技工作者,何家庆并未停下脚步,目光转向了更广阔的西南地区。1997年,他再次踏上了扶贫的征程,将魔芋种植和加工技术带到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帮助那里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他在凉山州的一个彝族村庄遇到了许多对外界一无所知的农民,最初村民们对这个来自外界的“怪人”心存戒备,但何家庆以真诚的态度和顽强的毅力打动了他们。渐渐地,村民们接受了魔芋种植的建议,开始尝试种植魔芋。然而,在一次前往另一个村庄的途中,何家庆遭遇了抢劫,歹徒拿走了他仅有的500元现金和一些贵重物品。之后,他不幸被当地一伙不法分子绑架,他们误以为他是个富有的大老板,试图勒索赎金。
何家庆被关押在一个肮脏的猪圈里,每天仅能吃一些剩饭剩菜,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向绑匪们讲述自己的扶贫事业,最终感动了绑匪头目。一个月后,他终于重获自由。然而,回程途中,他又遭遇了山洪阻断去路,被困在山洞里,靠野草和泉水勉强度日,三天后才被搜救队找到。
在身体恢复后,何家庆再次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西南村庄开始种植魔芋,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何家庆也成了村民们最信赖的“魔芋专家”。在三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川、滇、黔三省,行程累计超过3万公里。
最终,当他完成了使命回到家中时,身体已极度消瘦,双眼深陷。他依然坚持继续推广新兴产业——瓜蒌种植。在安徽山区,瓜蒌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何家庆意识到,发展瓜蒌产业不仅可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还能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了他。何家庆被诊断为胃癌晚期,但他依旧坚持工作,不愿停下脚步。为了不拖延工作进度,他瞒着家人前往北京接受治疗。尽管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他始终放不下肩上的责任。回到家乡后,何家庆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