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十四团一营率机炮连突遇强敌,凭6挺重机枪浴血奋战掩护主力御敌
创始人
2025-09-24 07:31:55
0

回忆人:徐春阳,时任华野二纵五师十四团一营教导员,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将)。

1948年8月,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第二纵队在沭阳以南一带展开新式整军运动。9月1日,二纵接到北上山东的命令,前往参加济南战役。我所在的五师十四团一营担任纵队的前卫部队,9月2日,我们在小窑头和周围的两个村庄扎营,营部和机炮连驻扎在小窑头。

小窑头是一个位于苏北新沂县东南约20里、人口仅有20户的小村,村里大约只有八九个院子,北面距离陇海铁路有20多里,东南10里则是沐阳与新沂的重镇阴平。我们在这里扎营后,营部命令封锁消息,开始勘察周围地形,并布设哨位。小窑头的四周有一米多高的半塌圩墙,顶部可以供人行走,东、西两侧的圩墙外还有宽三、四米的濠沟,方便士兵徒涉。

当晚9点,团部发来通知:次日停止前进,原地休息。3日凌晨1点,团部再次发来指示:3月5日,部队到阴平集合,如有异常情况,应坚守原地。我(徐春阳)和郭斌营长认为敌人已经发现我军北上计划,并开始调兵力拦阻,可能会准备进行反击。为此,我们决定提前做好准备,迅速组织各连在3日凌晨3点半开饭,4点准时集结,准备出发。从距离上看,我们预计从小窑头到阴平需要一个小时。

4点左右,机炮连在小窑头东门附近的晒场集合完毕,营部担架排、饲养员和卫生所的人员也陆续到达集合点。正当此时,突然有两名士兵从东圩墙走到机炮连前,询问我们属于哪个部队。一名机炮连的排长回答:“机枪连。”几个战士走近一看,发现他们的军帽和服装与我军不同,随即发现这两人是敌军。很快,我们缴获了他们的武器,并把他们押到营部审问。

经审问得知,这两人是整编六十四师的士兵,他们的任务是前往阴平方向阻击我军。几乎在同一时刻,由于两名俘虏的喊叫声,敌人意识到我军已暴露,随即从南圩墙上用机枪和步枪朝我们开火。机炮连立刻架起机枪还击,局势瞬间变得紧张。

事发突然,机炮连有不少同志受伤,十多匹驮运武器和弹药的骡马大部分中弹倒地。营长立即下令机炮连占领有利地形,与敌展开激烈对抗。驻扎在小窑头西北三里的第二连,几乎同时与敌人发生交火。二连长朱景善和指导员李传喜指挥一个班原地掩护,带领全连跑步增援营部和机炮连。

二连在小窑头北圩墙边与我会合。我指示朱连长带领一、二排前往郭营长处接受进一步命令,李指导员则带领三排坚守北面和东面的阵地。朱连长率领两个排在小窑头西面和南面设防,但由于这些区域的圩墙和院落已经被敌军占领,他们不得不与敌人对峙。

天色渐亮,小窑头西南方向传来激烈的枪炮声,原来是驻扎在白马庄的我军一、三连前来支援营部,却遭遇敌军阻击。营长指示二连的部分班级前往西部进行反击,协同一、三连展开战斗。在重机枪的掩护下,二连士兵奋力反击,夺回了几个院落,缴获了部分敌人的弹药和手榴弹,为接下来的战斗提供了重要补给。

太阳升高,西南方向的枪炮声逐渐平息。营部推测,一、三连可能已经被迫撤退,可能会与十四团在预定地点集合。我们决定坚守小窑头,并重新部署机炮连的6挺重机枪,其中4挺为国产,2挺为日制九二式。我们把2挺机枪部署在西面和南面,另外2挺加强北面和东面防守,最后2挺由营部掌控,控制东门和营部院子。

上午,敌人调集了一个多团的兵力发起了猛烈进攻,但被我们一波波打退。由于敌我兵力悬殊,战斗一开始就是攻守转换的复杂局面。我们成功打退了敌人十多次冲锋后,敌人开始加大火力,向我方发射迫击炮。战士们在战斗间隙赶紧挖掘防炮洞,努力保存战斗力。

经过一个上午的激烈交火,敌人由于未能了解我方兵力,最终停止了攻击。到了下午3点,我们站在高地上观察,看到东圩墙外敌人部署了十多挺轻重机枪,约有一个营的规模;远处的坟地里,至少有一个加强连在集结。其他地方敌军占领了部分院子,情况较为复杂,敌情不明。

营部判断敌人主力已经南撤,我营已处于敌后方。面对至少一个多团的敌军,我们决定进行突围。由于敌我兵力差距悬殊,我们的弹药几乎耗尽,每位战士剩下的步枪子弹仅有4发左右,机枪弹药多的只有30发,少的甚至不到10发,每人手中仅有1到2枚手榴弹。

我们决定突围,朱景善连长带领二连的一、二排作为第一梯队,冲出东门,突破敌军阵地,开辟血路;吴耀堂副教导员和副营长(负重伤)带领所有伤员和机炮连现有人员为第二梯队,我则带领剩余人员殿后掩护。

下午4点,敌军发动了总攻,首先是猛烈的炮击,随后十多具火焰喷射器喷出火柱。敌军在机枪的掩护下,不断投掷手榴弹,成群的敌兵迅速逼近。随着弹药用尽,我们只能用枪托和刺刀与敌人进行肉搏。弹药和手榴弹都已消耗殆尽,伤亡日益严重,营长的生死不明,已经不可能继续坚守。我急令全员突围。

朱连长带领10多名战士首先冲出东门,副教导员带领机炮连战士抬着伤员艰难前进。机炮连副指导员在负重伤后,为不拖累队友,毅然拔出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带领第三梯队的战士,在敌人逼近时全力掩护第一、二梯队,经过激烈拼搏,最终带领8名战士成功突破包围,遇到区中队的支援,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9人最终安全撤离。

这场战斗,我营与敌整编六十四师一部激战整整一天,成功守卫小窑头,歼敌一部,为纵队争取了宝贵时间,但我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除了少数指战员冒死突围,转移到安全区域外,还有30多名重伤员被敌人押送至徐州残忍杀害,部分战士与敌人激烈肉搏后力竭被俘,其余26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台媒:台风“桦加沙”重创台湾花... 【环球网报道】据台湾东森新闻9月24日报道,台风“桦加沙”外围环流重创台湾花莲县光复乡,马太鞍溪堰塞...
茶叶分三等 觉林僧志崇收茶三等,待客以惊雷荚,自奉以萱草带,供佛以紫茸香。客赴茶者,皆以油囊盛余沥以归。 ——五...
罗政读《兰州大学学报》(一)再...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罗政 《再论金朝的“三师三公”》一文,作者田晓雷,发文单位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51...
福建泰宁古城“重生”记:千年古... 夜幕降临的泰宁古城,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本文图均为 泰宁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夜晚时分,伍华晖时常...
汉魏晋士风何以怪诞 东汉末年以来,政局动荡,杀戮不断,汉、魏、西晋相继嬗代,忠于故主不接受现政权者都逃不过身灭家亡的命运...
兵马俑身上发现100多枚工匠指... 近年来,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考古人员,借助科技手段,在出土的陶俑身上新发现了100多枚指纹印痕...
原创 “... 在20世纪80年代,何家庆不畏艰险,穿越了中国最险恶的“死神之地”——大别山,只为寻找一条能够帮助贫...
原创 溥... 有句古话说,皇家无血亲。这句话揭示了皇权争斗中血腥与残酷的现实。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人为了权力,甚至不...
辛亥革命:的经济变革与历史回响 引言:1911 年,中国大地上风云激荡,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正在酝酿。这一年,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 ...
原创 印...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