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那种把苦往肚子里咽,咬着牙也要往前挪的人吗?两千多年前的勾践,大概就是这号人物的祖宗。
我总在想,他被夫差放回越国那会儿,夜里躺在柴房里,会不会总盯着房梁发呆?身下是扎人的柴草,一翻身就能硌得骨头疼,可他偏不换个软和地方。手边那个苦胆,估计都被他摸得发亮了,每天早上起来,先捏着鼻子舔一口,那苦味顺着舌尖窜到天灵盖,他就眯着眼咂咂嘴,好像在提醒自己:忘了会稽山那阵的窝囊了?忘了给人当马夫时,夫差踩着你后背上下车的滋味了?
可不是嘛,那会儿他是真怂。夫差让他去吴国当奴隶,他就真去了。给夫差喂马、牵马,甚至夫差生病,他还得凑过去尝人家的粪便。你说这得多憋屈?换作一般人,早就抹脖子了,可他偏不。据说有回夫差看着他那副恭顺样,都有点心软了,想放他回去,伍子胥在旁边一瞪眼:“这小子装孙子呢,放回去就是养虎为患!” 夫差当时可能还笑了笑,觉得伍子胥太多虑,一个被打垮的君主,还能翻起什么浪?
说到这儿,再看看夫差那边,可就热闹多了。打败越国后,他像是突然忘了自己是谁,天天搂着西施在姑苏台上喝酒,听着靡靡之音,觉得天下就数他能耐。伍子胥天天在他耳边叨叨,说要提防越国,要先灭了越国再北伐,他听得耳朵都长茧子了。有回伍子胥拿着竹简,气得手抖,说:“大王啊,勾践那小子在越国搞屯田,练士兵,眼睛都快瞪出血了,您怎么就看不见呢?” 夫差估计当时正端着酒杯,眼皮都没抬,说不定还挥挥手:“老伍啊,你年纪大了,胆子倒变小了,放心,他翻不了天。” 后来干脆给了伍子胥一把剑,意思是你别再烦我了。
我有时候琢磨,人这心态真是个怪东西。勾践在越国,每天穿着粗布衣裳,跟老百姓一起下地干活,老婆也跟着织布,吃饭都不敢多放油盐。他看着仓库里的粮食一点点多起来,士兵们的胳膊一天天变粗,眼里那股劲儿啊,估计跟烧红的铁似的,只是没说出来。有回大臣文种给他出主意,说可以送点美女给夫差,让他更迷糊,勾践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亲自给西施她们送行,那眼神里,有不舍,但更多的是狠劲。
夫差呢,大概是被胜利冲昏了头。他修了邗沟,挖了运河,想着北伐中原当霸主,可国内的老百姓早就怨声载道了。有回他带兵去黄池会盟,想在诸侯面前摆摆谱,结果前脚刚走,勾践后脚就带着军队打进了吴国都城。等他急急忙忙赶回来,手里的兵早就没了心气,打一仗输一仗,最后被围在姑苏山上。
你说讽刺不?当年勾践给夫差磕头求饶,如今夫差派人去求勾践,勾践就坐在当年夫差坐的位置上,慢悠悠地说:“要不,我也给你块地方,你去当回老百姓?” 夫差听完,估计脸都白了,他哪受得了这个?最后拔刀自刎,临死前还喊着:“我没脸见伍子胥啊!”
其实这俩人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一口气的事儿。勾践憋着那股不服输的气,把苦当成了药;夫差泄了那股谨慎的气,把甜变成了毒。生活里不也这样吗?有的人顺的时候就飘了,忘了当初为啥出发;有的人难的时候咬着牙,走着走着就亮堂了。
要是你觉得这故事里的道理还行,点个赞,关注一下,往后咱们再聊聊别的老故事,说不定哪句就刚好说到你心坎里了,祝你发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