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一位闻名遐迩的抗金名将,正是他的出现,使得金军的侵略步伐被成功遏制。随着岳家军的崛起,岳飞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率领队伍一步步收复金人占领的大片土地。然而,命运却未曾善待这位忠臣,年仅三十九岁时,他便英年早逝,令人唏嘘不已。
提到岳飞的死,很多人心中都会生出疑问:岳家军的战斗力如何,怎能眼睁睁看着岳飞被斩首?岳家军的军力之强大,是南宋难以抵挡的力量,那时的他们有着十万大军,实力不可小觑,怎么可能坐视岳飞的死而不救?以他们的能力,根本不会被朝廷所束缚,那为何最终没有任何拯救岳飞的行动呢?
其实,并非岳家军不想救,而是有着一系列无法逾越的障碍。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当时的监斩官并非普通人物,他的存在使得任何营救行动都显得毫无可能。
想要理解当时的情形,就不得不回溯到北宋末年,金人崛起,肆意攻伐北宋,宛如一匹无法驾驭的烈马,最终将北宋推向了灭亡。公元1127年,金军侵占了汴京,掳走了宋徽宗及其太子,史称“靖康之难”。宋朝似乎就此灭绝。然而,宋徽宗的另一子赵构幸运逃脱,在南京建立了南宋,重新点燃了中华的希望。赵构以皇室血脉为根基,很快便得到了众多忠臣的支持,成为了南宋的开国皇帝。
此时的岳飞,已显露锋芒。在赵构称帝后,岳飞并未坐视局势的变化,他写信给赵构,提出收复金人占领之地的战略。然而,赵构收到信后,非但没有赞赏岳飞的志向,反而觉得这只是一个年轻武将的无知言论。他愤然革除了岳飞的军职,并将其逐出军营。尽管如此,岳飞心中对金人满腔的怒火却未曾熄灭,他依然想方设法与金人抗衡。
宗泽,一个有着远见的抗金名将,意识到岳飞的勇武与忠诚,于是将他重新召回军营。此举使岳飞真正成为了抗击金人的中流砥柱,岳家军也在战争中逐渐崭露头角。岳飞的骁勇善战令金人畏惧,而民间百姓则纷纷传颂岳家军的英勇,甚至有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誉。岳飞带领岳家军屡战屡胜,金军在听闻岳家军出征时,士气大降,战果显著。
然而,正当岳飞的名声如日中天时,他再次向赵构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计划——迎回二帝,即让宋徽宗与其太子归来。赵构在接到这一提议后,显然不愿意接受。因为若二帝回朝,他的皇位将岌岌可危。于是,赵构便拒绝了岳飞的建议,并对他产生了怀疑。岳飞见赵构反应激烈,只得放弃这一计划,继续与金人作战。
随着战斗的持续,岳飞屡次打击金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胜利。岳飞清楚地知道,继续北伐就能收复那些被金人占领的土地。因此,他提出了北伐的大计。赵构对这个提议本能地产生了兴趣,准备同意。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权臣秦桧却出面进行挑拨离间,使得赵构改变了立场,并给岳飞下了一个模糊的答复。岳飞见此,决定遵从自己的判断,继续北伐。
不久,岳家军再度踏上了北伐之路,一路高歌猛进,逐渐收复了大片土地。金人意识到,若继续对抗岳家军,他们必定会处于败北的境地。于是,金军向南宋提出了议和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必须除掉岳飞。赵构在得知这一信息后,内心开始动摇。秦桧站出来劝说赵构,若岳飞北伐成功,南宋的前景将一片光明;若失败,南宋的安全都成问题。权衡利弊后,赵构最终决定与金人议和,并命令岳飞回朝。
岳飞收到召回令后,起初并未回应,他依然继续北伐。然而,赵构愈加急迫,最终在短短一天内连续发出十二道召回令。此时正是北伐的关键时刻,岳飞心知胜利在望,却又不敢违抗皇命。最终,岳飞被迫收兵,带领岳家军回朝。
岳飞刚回到朝廷,赵构便夺走了他的军权,随之,秦桧在暗中运作,制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最终将岳飞投入大理寺的监牢。在那里,岳飞未曾得到任何辩解的机会,便被秦桧以权力逼迫执行了死刑。公元1142年,岳飞在大理寺惨遭斩首,年仅三十九岁。一个时代的英雄,最终在背叛与阴谋中陨落。
至于岳家军,尽管他们足以与南宋的敌人抗衡,但在这时,他们并没有能力营救岳飞。那么,究竟是什么阻止了他们的营救行动呢?原来,岳飞被关押的并非在风波亭,而是在大理寺的牢狱中。那里的守卫非同一般,由杨存中担任监斩官。杨存中是杨家将的后人,勇武无比,忠心耿耿,深得赵构信任。正因如此,岳家军虽有强大的战力,但面对杨存中的把守,他们根本无从下手。
杨存中在岳飞被关押期间,始终忠诚履行着职责,确保岳飞无法越狱。虽然杨存中内心佩服岳飞,并对赵构杀害岳飞的决定感到疑惑,但由于对赵构的忠诚,他不得不按命行事。正因如此,岳家军的营救计划根本无从谈起。
如果岳飞当时能更懂得处理朝廷内部的政治关系,或许他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然而,他始终把心思集中在如何击退金人,恢复百姓的安宁,这也是他最终被赵构视为威胁的原因。岳飞忠诚于百姓、忠诚于国家,却因政治上的失误,最终成为了赵构除掉的对象。
岳飞的一生,奉献了所有的忠诚与力量,然而他终究未能看到百姓们过上安宁的生活。虽然南宋的百姓为他喊冤,但他却已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对于岳飞来说,他从未为权力与利益所动,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让百姓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这个纯粹的理想让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参考文献:《宋史》
《金佗稡编》
《鄂国金佗续编》
《宋会要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