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有为并不是“公车上书”的领导者
创始人
2025-09-23 05:33:00
0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中学历史课本对于“公车上书”的描述是这样的:那就是这是康有为发起的。

但其实,这是历史的一个误会。因为真正的历史上,康有为并不是公车上书发起人,甚至康有为并没有真正意义参与“公车上书”。

1、史料学问题

其实很多历史爱好者对历史的了解,往往局限于对细节的了解,至于自己所了解的细节真实性则没有任何分辨能力——很多历史博主其实本身就是个搬运工。很多历史博主对于史料学甚至一丁点的概念都没有。

历史的研究,其实是根据考古+史料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支持,来还原曾经发生的事情。

而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其实就是一个史料学的误会。

其实后世之所以误以为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是因为康有为在自己的著作里声称自己是公车上书的发起人。从史料学和逻辑学的视角来看,这种情况仅能姑妄听之——毕竟,这就是一种自说自话。

2、清廷高层的考虑

在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鸦片的意义截然不同。

对于清廷高层来说,第一次鸦片战争并没能让清廷高层警惕:因为不论是道光帝还是咸丰帝看,都觉得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很寻常的情况。因为清朝历史上,在和一些地方部族交战的时候,清兵也经常吃败仗。所以打一两次败仗,实在不算什么大事儿。

后世提起咸丰帝,往往批判咸丰皇帝丧权辱国。但其实,咸丰帝还真是很强硬的皇帝:咸丰帝并不怕洋人——当然,打不过是另一回事。

咸丰帝死后,清廷高层才在二次鸦片战争的结局上意识到清朝和洋人的差距。所以清廷开始了洋务运动。而到了甲午战争以后,清廷高层其实也反思过:清廷需要进一步改革。

当然清廷高层打算改革的动机很朴素:那就是清廷如果熬不过危机垮了,那么,这些高层才是最大的利益受害方。

因此甲午战争之后,从清廷高层到当时的部分知识分子,都主张继续改革。所以,这种改革属于大环境使然下自发产生的情况,和康有为发起其实不搭界。

3、公车上书真相

康有为是一个喜欢投机的人。

康有为有感于当时社会各界主张革新的氛围,所以也写了万言书,打算发起联署签名。当然当时也有其他的进步知识分子发起联署签名活动,而且都是各自自发的行为,而且这种自发上书行动,出现了十多次,领头者各有其人。

只不过,就在康有为准备上书给朝廷的时候,康有为得到消息:自己之前参加科举,已经中了进士。

这让康有为开始患得患失起来——因为康有为担心节外生枝。当然我们后世的人知道当时清廷高层也主张继续变法,但是康有为当时并不确定这一点。所以康有为有了一番新的权衡:自己参加科举是为了做官,自己搞联署是为了捞资本。既然自己都中了进士,那么,继续联署,万一惹怒了朝廷的当权者,自己岂不是……

因此康有为越想越担心。

于是康有为没有继续参与联署——这也是前文说,严格来说,康有为并没有真正参与公车上书的真相。

4、发明历史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出逃海外。康有为到了海外以后,为了抬高自己身价,于是不断杜撰、修改历史。康有为擅长搞传播(按:如果放在现在,康有为绝对是传媒专业的顶流人物),在康有为的宣传之下,后世被康有为误导,将其视为公车上市的领导者、发起者。

但是随着本世纪以来,史料学、考据学的发达,康有为的障眼法也被识破,历史真相也被还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超争冠分水岭:成都蓉城与上海... 中超第25轮的两场“强强对话”无疑成为了本赛季争冠的关键节点。随着上海申花在主场以1比1战平成都蓉城...
原创 1... 在1964年春日的黎明时分,越南的古老土地静静地躺在过去的阴影中,等待着历史的记忆被唤醒。考古队的铲...
原创 古... 溽暑蒸腾,窗外的蝉鸣一声急过一声。我拧开空调遥控器,凉风徐徐送出时,脑海中突然跳出一个疑问:千百年前...
原创 美... 大家好啊,我是老陈,最近读到一则让我深思的新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了...
原创 面... 美国,一直以来都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其崛起的历史,堪称一部光辉的传奇。从1776年建...
原创 硬... 在一个静谧的7月15日深夜,我躺在床上浏览手机时,突然被红十字的标志吸引了注意,心中燃起了对它起源的...
[视频]【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本溪地处辽宁东部山区,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区域。如今,本溪...
原创 陈... 1927年8月14日,陈毅在南昌起义军第73团担任政治指导员,即作为党代表参与团务工作。那天,他正在...
原创 卖... “这里很大,却容不下我。” 1938年,潘玉良站在驶往法国的大船甲板上,望着渐行渐远的祖国,她心中...
原创 家... 在云南省曲靖市的李先生(化名)家中,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丙午户部川字版大清铜币,面值为当制钱十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