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刻且不可磨灭的印记。对全球那些渴望和平的人来说,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根据统计,这场战争让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卷入其中,全球参战人口超过了20亿。而这场浩劫的代价极为惨重,死伤人数极为庞大,估计总共死亡人数达7000万,受伤者的数字更是无法统计。
战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希特勒的野心。在战争初期,希特勒信心十足,凭借着闪电战的战略,一路横扫西欧。若战争在此时停止,西欧的秩序或许真会被他所主宰。然而,人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希特勒自然不满足于此。取得初步胜利后,他的野心迅速膨胀,不仅打算摧毁远离大陆的英国,还对背后的苏联产生了极大的敌意。尽管两面作战存在巨大风险,希特勒仍然决定集中力量对苏联发动进攻。
此时,许多人认为苏联在战争初期的无辜,但实际上,斯大林在德国与苏联的势力划分协议下,同样采取了侵略性的军事行动,意图扩展自己的领土。于是,德国和苏联的勾结,将整个欧洲搅得天翻地覆,而亚洲的局势同样变得动荡不安。日本也趁机发动了侵略战争,并最终把原本置身事外的美国拖入了这场全球性冲突。
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为了维护战后秩序,国际社会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调解纷争,于是联合国应运而生。然而,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我国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和平,而是陷入了长期的内战。国民政府的垮台以及西方国家的干预,使得新中国一度没有获得联合国的承认,直到之后我们才踏上了重返联合国的道路。
在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中,曾遇到一个小国的强烈反对,这个国家就是危地马拉。26年后,当危地马拉陷入国内动荡,急需联合国的帮助时,我国行使了安理会的否决权,果断阻止了该国的提案。这样一番反转的命运,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总是难以预料。
早在十九世纪中期,一些国家便为了加强合作而成立了多个国际组织。由于这些组织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提供便利,其约束力并不强。为了推动国际合作并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于1919年应运而生,成为联合国的前身。然而,国际联盟未能有效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其在战后停止了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中国、英国、美国、苏联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会晤,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正式首次使用了“联合国”这一名称。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宣言,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在战斗逐渐取得胜利的背景下,战后建立一个国际组织的计划逐渐浮出水面。
1945年,随着德国的投降,联合国的建立成为各大国领袖的共识。英、美、苏等国家一致决定尽早建立一个国际性组织,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最终,经过多方努力,联合国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大会,15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4日,经过中国、法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大国的签字批准,联合国正式成立。
然而,成立后的联合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为西方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对于公平与正义的追求,显得遥不可及。伊拉克战争便是这一点的典型体现,美国主导的西方强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在伊拉克展开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也让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的公正性产生了深刻质疑。
不过,随着更多国家的加入,联合国逐渐摆脱了西方国家的主导地位,尤其是我国恢复合法席位后,联合国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并没有迎来安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最终引发了国共内战。在这场斗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支持蒋介石,尽管他失去了民心,最终也只能败退台湾。而按照常理,新中国应该接手蒋介石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但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一度被剥夺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几十年来,美国始终竭力阻止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利用其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将我国排除在外。尽管如此,我们从未放弃过重返联合国的努力。毕竟,作为代表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我们需要打破西方国家在联合国的控制,推动更为公正的国际秩序。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全体会议上,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发起了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提案,并进行了投票表决。最终,提案获得了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中国重返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一胜利,深深震撼了那些曾反对我们重返联合国的国家,特别是其中的危地马拉,它为美国的立场充当了“炮灰”。
危地马拉,这个位于中美洲的小国,地处偏远,领土面积不到11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1700多万。它本应是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然而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关键时刻,危地马拉却毫不犹豫地投下了反对票,为美国效忠。随着风云变幻,危地马拉陷入了长期的内部冲突,然而这次,美国却并未伸出援手。这使得危地马拉转向联合国寻求帮助。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危地马拉向联合国提出请求,希望获得联合国的保护。然而,在表决时,我国作为常任理事国,行使了否决权,毫不犹豫地否定了这个提案。此举让不少人拍手称快,认为危地马拉的遭遇是自作自受。
事实上,中国并不是一个心怀仇恨的国家。我们的文化底蕴深厚,秉承着宽容与大度的精神,绝不会因小国的得失而失去大国的风范。然而,联合国的宗旨是解决国际间的重大问题,不能干涉各国内部事务。危地马拉的内乱属于内部问题,联合国若贸然介入,只会激化局势,最终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因此,我们的否决,完全是为了维护全球和平,而非报复过去的不公。
这便是作为大国应有的胸怀与责任担当,也是联合国应遵循的和平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