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固守封建“忠君”思想的林则徐,为什么被称为维新改良的先驱者?
创始人
2025-09-22 20:01:46
0

发展民族工商业,吸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用资本主义的文明去改造古老而陈旧的中国,曾经是中国近代史上所有想拯救国家的人们共同的理想追求。

也可以说,“救国—维新—学习西方”是当时那些希望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难中的新派人物所走的必由之路的“公式”。晚清时期的林则徐,正是这条道路的先驱者和开创者,是最早践行这一理念的人物。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毕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地方政府任职。他为官廉洁,政绩显著;是一位地主阶级的开明政治家和深具爱国情怀的民族英雄;因主张禁烟抗击鸦片贸易而闻名于世。

林则徐的政治形象(画像)

林则徐见多识广,深刻体察民情,被誉为“开眼开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维新改良的先行者。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先驱,主要得益于他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贡献。

第一,积极倡导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奉命赴广州执行禁烟任务期间,林则徐主张中国应独立自主发展对外贸易,设立海关,兴办现代国防工业。

他提出,为了保障“滨海小民”的生计,保护本国商民利益,应废除“封关禁海”的旧律,鼓励中国商人远洋经商。这不仅能促进商民生计,也有助于减少国家白银外流。

此外,为缓解东南沿海渔民的困苦,海上运输不仅应允许“商运”和“官运”并行,还应动用武装力量护卫“商运”的安全。

当林则徐得知陕西、甘肃等内陆地区“商力疲乏”时,立即上奏朝廷建议:“官府应支持商民搞好货物与资金的流通,保障其利益。”

供职云南时,他细致考察了商民开矿的状况,提出“藏富于民”的观点,建议朝廷放宽政策,允许商人自行开发矿山。

他认为,开矿事业“商办”远优于“官办”,因为官办垄断容易滋生弊端,而“召集商民,听其朋资伙伴,成则嘉奖,歇亦不退”的做法更为灵活有效。

林则徐这些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的主张,虽极具前瞻性,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既遭遇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也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压制,因此难以得到朝廷采纳和推行。

第二,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的祖国。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封建社会的独立自主局面被打破,民族危机前所未有,忧国忧民的林则徐不得不重新审视国内外形势,目光放眼世界。

当时的大清王朝,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固步自封,不顾时局,因被世界体系排斥而孤立无援,依靠‘天朝上国’的自我美化来麻痹自己。”

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漫画)

外国资本主义者的入侵,彻底戳破了“天朝大国”的虚假繁荣。林则徐深刻认识到,必须破除“天朝大国”的迷信,摒弃陈旧迂腐的思想观念,结束闭关锁国状态,向西方学习,努力改造落后的祖国,重振东方大国的实力与尊严。

林则徐提倡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知识和技术领域,尽管在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下,这已经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任务。

在抗击英国侵略的过程中,林则徐深刻感受到外国军事技术的先进,萌生了学习和吸收外国技术优长的想法。

18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东禁烟,为了深入了解外国,他非常重视翻译西方书报,积极掌握国外情报和敌人动态。他的署衙中,“养有善翻译之人,又指点洋商通事二三十位,官府多方探听,按日呈递报告。”

在他的努力推动和亲自指导下,一批近代最早的涉外书报相继出版,如《四洲志》、《澳门新闻纸》、《澳门月报》、《华事夷言》等。

罗炳良主编的《四洲志》(图像)

尽管这些刊物的传播范围有限,影响力也有限,但它们对社会进步和文化思想开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于反侵略战争的需要,林则徐尤其重视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装备。他坚决反对非法鸦片贸易,但并不反对合法的对外贸易往来;他反对外敌的炮火入侵,但积极购买外国先进的船炮,以求提升自我防御能力。

林则徐不仅言之凿凿,而且身体力行。1840年初,他曾购入西方制造的大炮六门,仿制制造;还从美国商人处购得英制商船,改装为战舰。当时外国人认为他的这一做法目的在于“使自由贸易对己方有利”。

林则徐曾向朝廷报告,他“担心旧炮位火力不足,密购西洋大铜炮及他夷精制生铁大炮,重达五千至八千斤,务求利于远程攻击。”

他不仅满足于买船买炮,还注重引进西方军工制造技术,自主制造船炮,并多次强调:“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

林则徐主持制造的大炮(图像)

1840年4月,由他主持仿制改装的三艘双桅船在广州成功下水。协理浙江军务时,他带着八种“车轮战船图”,积极协助嘉兴县丞龚振麟制造车轮战船。

与此同时,他还主持改造炮车牵引技术,研制出四轮炮车,以及威力相当于十门普通大炮的“炸炮”。

林则徐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装备清军,加强国家海防和边防建设,意义深远。他的举措有助于强国御侮,抵御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

此外,这种技术引进让国人,尤其是有识之士,开阔了视野,亲眼见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性;认识到随着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飞跃。

这对于解放国人思想,推动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封建制度瓦解,具有重要的客观促进作用,而这些影响,林则徐或许并未完全预料到。

不过,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阶级立场,林则徐的政治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为一个由封建时代走向近代前沿的政治家,他无法彻底跳出地主阶级的框架,摆脱忠君思想的束缚。他始终致力于挽救即将崩溃的封建王朝,而非彻底否定它。

林则徐举起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面爱国主义旗帜,他的爱国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但在原则和本质上,与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有所不同。

他大力支持民族工商业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首位提出并实践“向西方学习”主张的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维新改良运动开辟了道路,但他所走的维新之路,无论在思想、理论,还是目标与范围上,都与后来的资本主义改良派有所区别。

主要参考文献:《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只需要这10个人,我就有信心能够一统天下。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人,无论如何都得让我得到。 第1个,...
史上最强留学僧!玄奘如何在那烂... 在中国历史上,玄奘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求法之旅不仅是对佛教经典的探索,更是对文化交流的深刻体现。...
原创 中... 求学日本,渐生异心 袁克勤出生在1955年的长春,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都是工厂里的普通工人,日...
原创 慈...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27岁的慈禧带着6岁的儿子载淳,面对顾命八大臣的咄咄逼人,愣是在风雨飘摇的晚...
原创 关... 有些人这样评价关羽和蜀汉,大家怎么看呢?他们认为,不要再过分吹捧蜀汉了。关羽的忠诚和义气,实际上是投...
原创 咸... 咸丰皇帝有18位妻妾,但他却偏爱慈禧,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根据《清稗类钞·宫闱类》中的记载,慈禧...
原创 唐... 唐朝的皇帝大多数性格和善,但俗话说,“人皆有逆鳞,触之自然会怒”。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逆鳞”可能就...
原创 五... 五代十国:王延羲乘乱窃闽国 北方稍得安静,晋主始思控驭南方。吴越王钱元瓘,楚王马希范,南平王高从诲...
原创 被... 前言 为何徐晃能够成为魏国军中的常青树?——揭开这位魏国名将击败关羽的前尘往事。 在《三国志...
致敬一线医务工作者!广东工人艺... 2025年恰逢中山市人民医院建院75周年,创立三甲医院30周年。11月19日晚,“中国梦·劳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