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初延写过一篇题为《他是国务院副总理,曾长期主管我党的宣传工作,儿子是高级经济师》的文章,详细讲述了陆定一同志在组织改革方面的重要事迹。
然而,除了陆定一之外,还有一位人物同样被誉为组织改革的标杆人物,他就是曾担任中央组织部二科科长的严朴同志。
严朴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人之一,出生于1898年,江苏无锡人,曾担任中央组织部二科科长、中央苏区国民经济部副部长以及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秘书长等重要职务。严朴与党内许多重要领导人有着深厚的关系,他曾是王若飞同志的秘书,陈云同志的工作伙伴,还是陆定一的岳父。从这些关系来看,严朴在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严朴生于江苏无锡寨门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年少时由姑母抚养,学习四书五经。当时,中国正处于民主革命的关键时期,严朴深知北洋政府腐朽不堪,决定不为其效力。因此,他于1922年考入上海专科大学,并迅速成为了该校的学生领袖,广受关注。
在上海专大学习期间,严朴结识了瞿秋白、邓中夏等革命先驱,深受他们的启发,最终在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尽管当时严朴只有26岁,但他在工农运动中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同龄人。1925年5月,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直系军阀孙传芳的镇压下,工农群众遭受了严重的迫害。为了打破军阀的阴谋,严朴巧妙地利用了日纱工厂作为契机,号召上海各界人士举行罢工,展开了反抗。
在此期间,严朴成功组织了上千名工人举行示威游行,他不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还因出色的组织能力,被选为谈判代表团的一员。凭借在运动中的出色表现,1925年6月,严朴正式被选为上海区委工作成员,并成为了上海区委的工委委员。
同年10月,年仅27岁的严朴被派往无锡,开始了他在无锡地区的党政建设工作。在无锡,他发动了工农武装暴动,并创办了江苏中学、无锡二中等学校,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强了我党的地方实力。
1928年6月,面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和即将召开的六大,严朴决定离开无锡,前往上海,并被选为上海松浦特委委员。1929年初,严朴与刘晓、夏采曦等人联合发动了上海庄行起义。在这次起义中,他成功组织了上海工人的暴动,进一步巩固了我党的威信。
严朴与陈云同志的关系深厚,两人早在中央苏区时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2年,严朴来到中央苏区,担任了苏区国民经济部副部长,专门负责中央苏区的对外贸易工作。当时,陈云同志是国际贸易部部长,而严朴则作为他的副手,负责盐、钨等物资的运输工作。在严朴的努力下,苏区的物产得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白区,为中央红军的后勤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严朴被中央派往莫斯科工作。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严朴回到延安,继续担任中央组织部二科科长。他深入组织部,致力于党政统战的各项工作,推动了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化改革。
为了尽快恢复组织部的工作,严朴与组织部长陈云一道,开展了多项机构改革。他派遣工作人员到基层进行统战和指导,精简机构,完善党员建设和组织制度。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严朴成功地实现了组织部的交替,且在此过程中,他被选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成为了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政工骨干。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同年10月,严朴被派往东北,担任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长。在此期间,我党在东北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严朴指挥哈尔滨市部队开展剿匪和土地改革工作。
在剿匪方面,严朴采取了军民结合的策略,对松江一带的匪患严重的山头开展了有计划的清剿;在土地改革方面,他依托实际人口划分土地,开辟新区。这些努力不仅成功肃清了敌伪残余,还为我军的后续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4月,严朴被召回北平工作。可惜,因旧病复发,严朴于6月5日不幸英年早逝,享年51岁。
严朴的去世,使得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陈云深感悲痛。为了纪念严朴的伟大贡献,陈云于1949年6月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严朴同志传略》的文章,文章中陈云高度评价了严朴的历史贡献,并称他为“革命英雄”。
严朴不仅是我党早期优秀的军政骨干,而且始终对党忠诚、严于律己,为东北全境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严朴的英年早逝,无疑是我党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