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小公园”同平路的房子比北京鲁迅家四合院还贵?!
创始人
2025-09-22 19:02:12
0

“海上传奇”主题展展品:地契

民国时期,汕头作为港口城市,迎来了一段繁华岁月,各种房屋交易火热,于是产生了诸多作为交易凭证的地契。这些地契不仅反映了开埠早期外国人在汕头买卖土地和房屋的热情,也看出潮汕和海外商号的财力雄厚和拓展经营的雄心壮志。

在“海上传奇”主题展中,展示着一批由潮汕文化历史研究人员林贞标收藏的民国时期地契,虽经近百年岁月洗礼,依旧清晰如昨。

土地契约何时出现?

根据《中国土地契约文化漫谈》系列文章的研究,“契”,在古代是“刻”的意思,旧时人们往往将约定的事刻写在一些载体上,以此为凭,表示信守,形成契约。中国的契约文书出现时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因中国人厚土重迁,土地契约在所有契约中居于重要位置。地契作为证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买卖交易的契约凭证,具有买卖合同和权利证书的两个功能。

发展到民国时期,地契内容已经相当规范,契文内容主要包括土地面积、数量、坐落、四至、地价、出让条件、当事人双方、中人等。

民国地契中各种信息齐备

民国时买房花多少钱?

据“海上传奇”主题展展出的一份“民国十五年”地契显示,1926年汕头“同平马路”的一座房屋价格为“叁仟元”。参考陈明远关于《历史上银圆的购买力》的研究,1926年,与汕头最靠近的广州地区,一块大洋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大约58元,据此折算这座房屋的价格约17万多元。

地契标明1926年“同平马路”一处房屋价格为“叁仟元”

同时期,北京房价多少呢?《鲁迅日记》中记载:1924年5月,鲁迅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花800块大洋买下一处四合院(即现在的北京鲁迅博物馆)

800大洋,同样参考陈明远《历史上银圆的购买力》的研究成果,一块大洋1924年在北京地区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79元,鲁迅买房花了6万多元。所以,同平路的那处房屋,比同时期鲁迅在北京买的四合院还贵,民国时期汕头的繁荣可见一斑。

民国地产中介是什么样子?

按照民国的民事习惯,田宅买卖均要有中间者,即“中人”或“中见人”。“中人”可以是专业的地产经纪人,也可以是手中掌握房产买卖资源的乡绅长老等,成约前负责牵线搭桥。

几乎每份地契都有“中人”签字

到成约时,交易双方没有任何抵押物,“中人”就起着见证、监督的作用。成约后,“中人”也要在交易双方发生争执时做调解,甚至上法庭做证。在一些交易中,为了分散“中人”角色的风险,“中人”可以有不止一人。例如常州市一份民国34年北直街的地契,签字的中间人多达59人。

不过,“中人”的收入也是可观的,参与交易的中间人要由买卖双方支付“酬劳费”。根据俞如先论文《民间典当的中人问题:以清至民国福建闽西为视点》中的研究,“中人”在各地标准不一,比如闽西一带,规矩多为田三、屋四、地六,即“中人”的“酬劳费”按交易类型不同,收取交易价格的3%、4%、6%。

民国缴税负担重?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变化加剧,买卖地产交易频繁,北洋政府开始征收不动产相关税费。辛亥革命后,1912年北洋政府公布《印花税法》13条,1913年起在全国各地先后施行。191311月,北洋政府公布《划分国家税地方税法(草案)》,将契税定为国家税。

张贴印花税票的民国地契

根据“海上传奇”主题展收藏的民国地契,计算交易价与应纳税额民国时期的土地交易税率在2%到10%间变动。印花税率为千分之一二,后来多次调高,包含契税、印花税等的不动产税费也成为地方政府的一大税源。

红契白契只是颜色之分?

民国的地契分为红契和白契。向政府交税,并得到政府的认可加盖印章的土地契约就是红契,未缴税、无政府印章就是白契。目前华润中心营销中心展示的民国地契均为红契。

“海上传奇”展出的红契实物

白契是民间私人的交易,得不到政府的保护和法律的承认。顾云卿的《中国古代证明文化漫谈》系列文章中,关于红契白契有专门研究。根据该研究,白契出现的时间可以上溯到宋朝建炎时期,契税率高达10%,许多民众不堪重负,因而选择私下交易,才出现了白契。

由于白契缺乏政府的监管,安全性较差,房屋田地面积、交易金额等都有被篡改的可能。而红契的官方印章大都盖在地价之处,加盖印章可以防止篡改。不动产税率逐步下降,白契的数量也就逐步减少。

潮商信用如何体现在地契中?

作为一个有漫长商业历史的族群,潮汕商业文明发源于农耕时代的非契约社会,商业信用完全依托于口头承诺。虽然地契是一种交易信用的文本记录,但类似口头承诺的语句仍在潮汕地契中有所体现。

地契中出现许多口头承诺的用语

像“海上传奇”主题展展出的这份地契,业主就用上了“此系价足心愿,一卖千休,永断葛藤”,以表卖地诚意。除此之外,比如“天理”、“良心”等可以表明自己立契卖地卖房决心的用语,也出现在一些地契中。

地契作为当时人们对契约精神的实践,也同时反映了汕头这座城市发展的起起落落。读懂地契,也可以读懂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种制度的发展变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只需要这10个人,我就有信心能够一统天下。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人,无论如何都得让我得到。 第1个,...
史上最强留学僧!玄奘如何在那烂... 在中国历史上,玄奘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求法之旅不仅是对佛教经典的探索,更是对文化交流的深刻体现。...
原创 中... 求学日本,渐生异心 袁克勤出生在1955年的长春,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都是工厂里的普通工人,日...
原创 慈...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27岁的慈禧带着6岁的儿子载淳,面对顾命八大臣的咄咄逼人,愣是在风雨飘摇的晚...
原创 关... 有些人这样评价关羽和蜀汉,大家怎么看呢?他们认为,不要再过分吹捧蜀汉了。关羽的忠诚和义气,实际上是投...
原创 咸... 咸丰皇帝有18位妻妾,但他却偏爱慈禧,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根据《清稗类钞·宫闱类》中的记载,慈禧...
原创 唐... 唐朝的皇帝大多数性格和善,但俗话说,“人皆有逆鳞,触之自然会怒”。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逆鳞”可能就...
原创 五... 五代十国:王延羲乘乱窃闽国 北方稍得安静,晋主始思控驭南方。吴越王钱元瓘,楚王马希范,南平王高从诲...
原创 被... 前言 为何徐晃能够成为魏国军中的常青树?——揭开这位魏国名将击败关羽的前尘往事。 在《三国志...
致敬一线医务工作者!广东工人艺... 2025年恰逢中山市人民医院建院75周年,创立三甲医院30周年。11月19日晚,“中国梦·劳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