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作家刘知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战史诗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创作中。这部小说几乎完成,却在最后时刻发生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打乱了他的创作进度。原来,鲁南铁道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小说中英雄人物原型的徐广田,竟然背叛了革命,投靠了国民党。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令人震惊。刘知侠曾多次采访过徐广田,两人非常熟悉。原本人人敬仰的抗日英雄,竟然在新的阶级斗争形势下,选择走上了背叛的道路。这个事实让刘知侠感到深深的惋惜和痛心。当时,周围的人纷纷劝他,既然徐广田已经叛变,就应该放弃继续写《铁道游击队》。然而,刘知侠并没有动摇。他认为,无论这些英雄人物的最终结局如何,他们在那段艰苦岁月中所做出的牺牲与努力,依然值得铭记和尊敬。
1938年3月,日军占领了枣庄,随即派遣大量兵力驻守。为了保护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清剿”和“扫荡”行动。面对这样的敌人威胁,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决定派洪振海和王志胜秘密在枣庄建立情报站,策划反击敌人。洪振海通过组织游击队进行反抗,成立了鲁南铁道队,从此铁道游击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一大批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员应运而生,徐广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徐广田出生于贫困家庭,小时候为生计去枣庄的炭窑做童工,每天过着辛苦的矿工生活。后来,他因为勇敢地反抗工头的压迫被开除,转而去铁路工作,最终加入了游击队,成为队伍中的一员。作为铁道游击队的创始成员之一,徐广田在队伍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了多次夜袭、破坏铁路、炸桥、截货车等艰难的战斗,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堪称一位勇敢的英雄。在一次全省战斗英雄的评选中,徐广田被授予了“甲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有些像古代侠客,个性鲜明、英勇善战,往往身手不凡、心地正直,充满了江湖气息。然而,与这些优点并存的,是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现代进步思想的熏陶。徐广田便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在刘知侠的印象中,徐广田“中等身材,说话时面带微笑,语气温和,看上去有些腼腆,但当他怒目而视时,那眼神里充满了杀气。”他是那种性格直率、爽快的人,值得信赖,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是名副其实的杀敌英雄。徐广田作战勇敢,无畏无惧,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他性格冲动,容易为情感所动,时常为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有些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
1941年,游击队内部出现了叛徒,导致整支队伍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队长洪振海也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这一事件让整个队伍笼罩在悲伤的阴影之中。在洪振海牺牲后,队伍必须选出一位新队长。王志胜、徐广田和刘金山三人均有资格担任此职。王志胜是游击队的创始人,资历最深,但能力相对不足;刘金山是早期成员,智谋出众,擅长情报工作;而徐广田则是一个经验丰富、作战英勇的好战士。尽管徐广田认为自己最为合适,但最终组织决定由刘金山担任队长,王志胜继续担任副队长,徐广田继续担任长枪队队长。这个决策出乎徐广田的预料,他对自己未能担任队长感到十分失望和愤怒。其实,这个决定的背后,组织对他的评价并不高。徐广田虽然在战斗中勇敢无畏,但性格过于急躁,缺乏全局观,不够服从组织安排,因此并不适合领导整支队伍。
徐广田曾与洪振海讨论过铁道游击队的意义,当时他说:“咱们这个队伍要有个名义,不能让老百姓把我们当土匪,八路军来了之后,我们就当作八路军吧。”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徐广田对党的理念和抗战的真正意义了解并不深,他参战的动机更多是为了自身名誉和“领奖”而非坚定的革命信念。相比之下,刘金山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他不仅能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还能在队伍中宣传先进的思想,因此他成为了组织选择的队长人选。
抗战胜利后,铁道游击队的威名达到顶峰,尤其是在1945年,铁道游击队成功接收了1000多名日军的投降,成为了当地的英雄。然而,胜利后的局势却并非所有人都能顺利分享。铁道游击队的领导成员刘金山和王志胜分别被提拔到铁路管理局的领导岗位,而徐广田依然是中队长。这一安排让徐广田心生不满,尤其是他的家人看到他未能晋升而感到失望。他的父亲拉着他埋怨,说别人都当了大官,只有他还是个中队长。妻子更是为家里经济困窘而哭泣。徐广田心中的不满与愤懑加剧,他感到自己没有前途,渐渐对组织产生了敌意。这种情绪在他心中积压已久,最终成为导致他叛变的根源。
1945年,随着抗战胜利的曙光,徐广田所在的铁道游击队并未享受到应有的奖励与荣誉。他看到刘金山和王志胜都因升职而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而自己依旧停留在原地,心中不满愈加加深。家族的困境和个人的失望最终让他走上了叛变的道路。在乔秀峰的引诱下,徐广田投奔了国民党,并被任命为特务连长。尽管他名义上担任了这个职位,但他不愿伤害曾经的战友,很快就辞去了职务。最终,他在敌占区靠卖牛肉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徐广田因叛变被捕,但考虑到他并未做出太多坏事,最终仅被判刑两年。
徐广田的结局令人唏嘘。他从一位抗战英雄堕落成了一个没有工作、身世凄凉的普通人。最终,因贫病交加,他在生活的重压下孤独死去。这位曾经英勇的游击队员,最终的下场竟如此惨淡,令人不禁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