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蜀汉的顶尖将领,肩负着保护荆州的重要职责。自刘备夺得汉中后,关羽便积极筹划襄樊之战,意图夺取曹魏的襄阳和樊城,甚至计划摧毁曹魏的势力。正因为如此,曹魏的将领们自然希望除去这个威胁,那么为何连曾是盟友的东吴以及蜀汉内部的将领,也会有意图杀害关羽的举动呢?
一、曹魏将领庞德、徐晃
庞德与徐晃,均为曹魏的将领,和关羽一样,效忠于各自的国家,他们的目标是在战场上击败关羽,甚至剿除他,这种心态可以理解。
在关羽发起襄樊之战后,他迅速发起猛烈攻势,目标直指樊城。历史上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的说法,意思是襄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樊城则防御薄弱,容易被突破。曹魏将领曹仁负责守卫樊城,他的局势日益险峻。曹操不得不派兵增援,而庞德主动请命出征,表示要救援曹仁。
尽管庞德过去是马超的部下,而马超已经归顺了刘备,曹魏的将士对庞德抱有疑虑,担心他会背叛。然而,曹操没有怀疑庞德的忠诚,依然派他和于禁一同出征。在庞德的心中,他决心为曹魏捐躯,不辜负曹操的信任。
两军对阵时,庞德全力以赴,与关羽交战。在这场对抗中,关羽因年老伤重,且战斗力逐渐下降,逐步陷入下风。庞德一度占据优势,但于禁担心庞德如果斩杀关羽,可能会夺走所有的功劳,于是急忙下令停战,救回关羽。然而,接下来,关羽利用水淹七军的战术,一举俘虏了庞德和于禁。
事后,曹操再次派遣张辽和徐晃增援曹仁。值得一提的是,张辽与徐晃,都是关羽在曹魏时期的好友。然而,当徐晃与关羽再度交战时,面对旧日的战友,徐晃毫不留情,甚至悬赏黄金千两,命令手下将关羽斩首。关羽听后震惊不已,连忙质问徐晃:“大哥,你怎么说出这种话?”但徐晃则冷静回应:“这事关国家安危,与你我私人情谊无关。”战场上,徐晃毫不手软,最终带领曹魏军队击败了关羽。
二、江东将领吕蒙
鲁肃去世后,吕蒙被任命为江东的大都督。关羽水淹七军,声威震天,令曹魏陷入动荡。然而,曹操不仅担心关羽继续进攻,甚至威胁到许昌这个曹魏的心脏。司马懿认为此时无需迁都,而应该联合孙权共同对抗关羽。尽管孙权与刘备有盟约,但两国的关系并非铁板一块,彼此间充满了权谋和利益博弈。孙权早已打算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而曹魏正是想借此突破口与孙权联手。
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派遣使者去劝说孙权联合抗敌。对孙权来说,虽然他与刘备有同盟关系,但刘备的崛起让他深感威胁。他意识到,如果关羽消灭曹魏,他便会面临更大的危险。权衡之下,孙权决定与曹魏联手,趁关羽攻城之际,派吕蒙发兵夺回荆州。
然而,孙权并不想与刘备彻底断交,因此在出征前,他特别叮嘱吕蒙不要伤害关羽。关羽在镇守荆州期间曾多次拒绝江东提出的要求,甚至言辞过激,视江东将士为“小人”。更有甚者,关羽一度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孙权派诸葛瑾来求婚的提议,令吕蒙心生怨恨。久积的仇恨与关羽傲慢的个性,让吕蒙决定不顾孙权的嘱托,在进攻时不留情面,最终致使关羽在战场上遭到致命打击。
三、蜀汉内部的背叛:糜芳、傅士仁、刘封、孟达
糜芳是刘备的妻兄,跟随刘备多年,帮助过刘备许多,也被任命为南郡太守,协助关羽镇守荆州。傅士仁则是公安的守将,二人都是关羽手下的将领。关羽性格傲慢,常常看不起自己手下的将领,甚至连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都未曾在眼里,而糜芳、傅士仁等低级别将领,更是未受到关羽的尊重。
在襄樊之战爆发之前,糜芳和傅士仁因未能按时提供军资,遭到了关羽的严厉训斥。关羽还放言道,等他凯旋后会严惩这两人。此番威胁令糜芳与傅士仁感到极为不安,在荆州守卫期间,心情始终处于恐惧中。
当吕蒙趁机发动袭击,横渡长江夺取荆州时,糜芳和傅士仁见关羽未能及时赶回,心生绝望,最终选择背叛,投降了吕蒙。
糜芳与傅士仁的投降,导致了荆州的丧失。关羽听到此消息后,震惊不已,陷入了深深的困境。随后,曹魏的徐晃趁机攻破了关羽的防线,成功将其击败。最终,关羽被曹魏与江东的联合军队围困,命运岌岌可危。
在这个关键时刻,关羽派遣陈平、关兴等将领突围,试图向上庸地区的蜀军求援。而刘封与孟达正是蜀军的将领,前者是刘备的养子,后者则曾为刘璋部下,刘备夺益州后,孟达背叛了刘璋,投奔刘备。
然而,刘封与孟达的心中对关羽并无太多好感,因关羽平日里过于傲慢且瞧不起同僚,最终当关羽深陷困境时,刘封与孟达选择视而不见,置身事外。最终,关羽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援,被江东之军擒杀。
关羽死后,刘备痛心疾首,愤怒异常。诸葛亮分析道,刘封性格刚烈,极可能成为刘禅治国的巨大隐患。因此,刘备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亲手除去刘封。而孟达则因心生恐惧,携带部队投降了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