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民众疾苦、军阀割据的乱世中,涌现了许多卓越的人物,尤其是勇猛无敌的武将。那个时代,武将众多,像吕布、关羽、赵云、典韦、许褚等都广为人知,勇猛异常、战功赫赫。
然而,三国的战场上,靠的可不仅仅是个人的勇气,更多的是谋略。指挥军队作战的将领,如果仅有勇无谋,就难以成大事。单凭个人的勇猛,不仅会使自己陷入危险,还可能让整个军队陷入困境,甚至丧失城市、丢失疆土,最终功败垂成。因此,三国时期,虽然有很多勇猛的将领,但缺少的是那些既有勇气又懂兵法,兼具智谋和武勇的武将。这样的人被称为“万人敌”,意思是他们的勇力和谋略足以战胜万人。
在三国中,能被称为“万人敌”的武将仅有五位,甘宁和张飞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下面,我们就来逐一了解他们的事迹。
第五位、留赞
提到留赞,可能有些人并不熟悉,但他在三国历史中无疑是一位英勇的猛将。黄巾起义时,他作为一名县吏,带领军队参加战斗,亲手斩杀了黄巾军将领吴桓。尽管获得了胜利,但留赞的一只脚受了重伤,从此无法恢复。他性格刚烈,喜欢读兵书,每当看到古代将领们的战法,他常常感叹道:“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历史上的富贵无常,而我却屈居在这偏僻的地方,活着死了又有什么区别?我要用刀割开自己的脚,如果死不了,脚伤好了,也许我就能有所作为;如果死了,也就死了。”他的亲戚们都劝他不要这么做,但留赞最终还是用刀割开了自己的脚筋,血流如注,昏迷过去很久。或许是他的毅力和命运的眷顾,最终他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建兴元年(252年),著名的东兴之战爆发。那个曾经受伤的县吏,如今已经六十多岁,他跟随太傅诸葛恪作战。当时,魏军七万大军进攻东兴,而留赞被派遣带领一队精兵前去驰援。面对众寡悬殊的局势,留赞毫不退缩,勇敢冲锋陷阵,最终帮助联军大败魏军,魏军死伤惨重,留赞因功被任命为左将军。历史上对留赞的评价是:他勇猛刚烈,堪称“万人敌”,他的勇气与关羽有得一比。
第四位、甘宁
甘宁,很多人对他都不陌生。年轻时,他在地方上为非作歹,带领一群土匪劫掠船只,过着盗贼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开始研读兵书。后来,他投奔孙权,为东吴立下赫赫战功。
在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攻打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南),准备饮马长江。孙权派出七万兵力迎战,命甘宁率三千精兵担任先锋。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军大营。甘宁挑选了不到一百名精锐,巧妙潜入曹操的大营,轻松斩杀数十名敌军将领后全身而退。孙权曾评价道:“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二者足以与曹操匹敌。”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称甘宁为“万人敌”,但从他能带领百人深入曹军大营,斩敌数十首级并成功脱身来看,甘宁无疑也具备了万人敌的勇猛与智谋。
第三位、张辽
张辽是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是五子良将中的佼佼者。其他战绩不多赘述,我们重点谈谈合肥之战。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率领十万大军围攻东吴合肥,张辽率领仅八百人突袭敌营,直冲孙权的指挥部,将敌军打得溃不成军。当东吴撤军时,张辽带领追兵再次大破敌军,差点活捉孙权。《魏书》记载:“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张辽募得敢死队八百人,亲自带队突袭,痛击敌军。”
这一战,张辽的威名震惊了整个江东,甚至传出了“张辽止啼”的典故。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录张辽是“万人敌”,但凭借这次合肥之战的表现,张辽无疑具备了“万人敌”的实力。
第二位、张飞
张飞的勇猛是众所周知的,他不仅勇猛,而且智慧过人。他最著名的战例之一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曹操率领五万大军南下,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得知消息后,带领数十万百姓南逃,曹操紧追不舍。追至当阳时,刘备军队被曹军击溃,只有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少数将领得以逃脱。赵云失踪后,刘备派张飞断后,张飞带领二十余骑士守在当阳桥上,面对数万敌军毫不退缩。曹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没人敢上前挑战张飞,最终刘备得以顺利脱险。
历史明确记载,张飞被誉为“万人敌”,且程昱和郭嘉等人都高度评价了他与关羽并肩的勇猛。
第一位、关羽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历史上他的勇猛和智慧被广泛称赞。官渡之战时,关羽单枪匹马刺杀颜良,斩首之后轻松归队,英勇无畏。在樊城之战时,他带领的水淹七军,生擒了魏军将领于禁,斩杀庞德,震慑了华夏。曹操甚至因此考虑迁都避开关羽的锋芒。
关羽一生战绩斐然,忠义为人称道,后世尊他为“武圣”。他的勇猛与智谋,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三国中的第一“万人敌”。
这些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和传奇一生,不仅让三国历史更加丰富多彩,也激励了无数后人。你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