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和亲”这一政治手段屡见不鲜,也常常用于维系国家间的和平与稳定。通过联姻,不仅可以平息国内的动荡,还能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关系,达成“统一战线”。不过,在明朝时期,这种做法却催生了一个特殊的制度——“贡女制度”。简而言之,朝鲜在明朝时期需要向中国进贡年轻且貌美的女子,以此来维持两国之间的和谐关系。
那么,这一“贡女制度”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又给历史带来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呢?
一切的起源要追溯到元朝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蒙古的汗位,最终在1271年改国号为元,并定都大都(现今的北京)。这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标志着自唐朝以来的分裂局面正式告终。
然而,元朝虽然继承了中国大地的统治,却依然带着游牧民族的痕迹,生活习惯和统治方式难免带有鲜明的游牧色彩。元朝的帝王特别钟情于掠夺他族人口,而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其对女性的需求上。不同于传统的选秀方式,元朝希望通过要求附属国特别是朝鲜进贡女子,以此充实后宫。
在古代的国际关系体系中,存在三大体系:朝贡体系、条约体系和殖民体系,其中朝贡体系最为人所熟知。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是世界的“中心”,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广泛的朝贡关系。通常,这些朝贡国所上贡的物品包括各自的特产、金银珠宝等。然而,元朝的做法却别出心裁,要求朝鲜等附属国进贡女子,而最直接的受影响者便是朝鲜。
早在北宋时期,高丽(朝鲜的前身)已经成为中国的朝贡国,双方的交流大多局限于贸易和使节往来,没有类似“贡女制度”的安排。然而,元朝一旦提出这一要求,朝鲜即便心有不满,依旧只能屈从,因为元朝不仅有强大的武力支撑,还对朝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在13世纪初,蒙古族从斡难河流域迅速崛起,成吉思汗的铁骑征服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1216年,成吉思汗派遣木华黎征讨辽朝叛军,最终高丽被卷入其中。第一次与蒙古军队交锋后,高丽因实力悬殊不得不臣服于蒙古,缴纳“国赆”作为贡品。随着蒙古的强大势力不断扩展,高丽与蒙古的关系日益密切,双方甚至一度称兄道弟。
然而,由于高丽王室的衰落以及蒙古持续的军事压力,双方的关系一度紧张。1131年,蒙古再次派兵攻入高丽,最终将高丽推向了臣服的境地。然而高丽王室并不甘心屈辱,经过多年战乱与蒙古不断的平定,直至1254年,蒙古军队掳掠了近20万高丽人,才彻底平息。高丽人心中对蒙古的强掠记忆深刻,因此,当元朝要求纳贡女子时,朝鲜自然难以拒绝。
在元朝建立后的初期,元朝并没有过多考虑朝鲜的文化背景和实际情况。由于元朝对高丽的统治相对陌生,“贡女制度”最开始时主要是要求从平民中挑选女子来进贡。史书记载,元朝曾专门指派官员到高丽去“穷搜闾井”,一度抓捕了超过140名女子,其中的悲惨景象令人不忍直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丽王公贵族逐渐认识到,进贡的女子可以通过嫁给蒙古贵族而获得更高的地位,渐渐地,高丽的上层社会也开始积极地参与到这一制度中来。
元朝的这一做法并不仅限于从高丽收取贡女,元朝也通过嫁女的方式与高丽建立了某种利益绑定,尽管这种做法本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和亲方式,但它的确为两国的和平延续了长达百年的时间。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讽刺。当元朝自得其乐地享受着“贡女制度”带来的利益时,谁能想到,元朝的灭亡竟是由于一名高丽女子所引发的。元顺帝的皇后完者忽都,正是高丽贵族敖之女,最终的政治动荡直接导致了元朝的灭亡。
元朝灭亡后,尽管“贡女制度”没有完全消失,但它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明朝的建立使得这一制度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对朱元璋来说,他极度排斥外国的美女进贡,然而为了保持与朝鲜的关系,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些妥协。明朝的“贡女制度”相较于元朝更加温和,不再单纯要求朝鲜进贡女子,而是采取了“向朝鲜求亲”的方式。
这一变化的直接表现便是,明朝开始要求朝鲜不仅仅是上贡王公贵族的女眷,还包括一些适龄未婚女子。此举虽然看似合理,但也让曾依赖嫁女谋取利益的高丽贵族感到不满。尽管如此,明朝与朝鲜的关系依然密切。永乐六年,朱棣正式向朝鲜提出了进贡女子的要求,朝鲜太宗李芳远立即表示全力配合。
进入明成祖时期,朝鲜的贡女制度发展得更加频繁。明成祖在位期间,朝鲜多次进贡女子,且不再局限于贵族家庭,而是扩大到14至25岁之间的普通女子。这一做法标志着“贡女制度”的转变,更加开放和制度化。
然而,朝鲜贡女中,最为出名的要数权氏。她在永乐六年入宫,凭借出众的才华与美貌,得到了明成祖的宠爱,甚至随军征战。在整个明朝,权氏是唯一一位在《明史》中立传的贡女。至于明英宗时期,朝鲜贡女制度最终被彻底禁绝,标志着这一历史现象的终结。
清朝的建立之后,除了为了掌握权力的多尔衮曾要求朝鲜进贡女子外,历代清朝皇帝均实行了“八旗选秀制度”,彻底结束了这一历史现象。尽管如此,无论是元朝、明朝还是清朝,执行“贡女制度”的根本目的都在于通过此手段加强中央集权,并通过这种方式将朝鲜牢牢控制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