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北省的居民,虽然大家都知道河北的简称是“冀”,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会选择“冀”这个字。是不是因此感到有些尴尬或困惑呢?像吉林省,简称“吉”,就是直接取了省名中的一个字;黑龙江简称“黑”,辽宁简称“辽”,这些省份都取了名称中的一部分作为简称。那么,河北为何不效仿东三省,直接从“河北”这两个字中挑一个字来作为简称呢?
“河北”这两个字的意思非常直白,就是“河的北边”。那么,这里的“河”指的是哪条河呢?在黄河改道之前,河北和河南是以黄河为分界线。后来黄河改道后,分界线变成了漳河。无论是以古代的黄河还是现代的漳河为界,如果河北省的简称用“河”字,那显然不够准确,也容易引起河南的异议。
有人或许会建议用“北”字作为简称,可惜这个字并不理想。首先,“北”的发音与“背”相近,寓意不好,古代“北”常带有失败、挫败的含义。历史上,南方常发起征战,而北方较少主动出征,部分原因就是忌讳“败北”的不吉之象。更何况,中国地域辽阔,北方涵盖了许多省份,如果河北用“北”字作为简称,便难以在北方诸省中区分开来。
那么,有人提出,既然山东简称“鲁”是因为其历史上属于齐鲁大地,河北为何不从“燕”或“赵”中选一个字作为简称呢?山东的简称来源有地理和文化的双重原因,因其位于太行山东侧,故名“山东”,加上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都在这一地区,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而“鲁”字又和孔子等文化名人密切相关,因此用“鲁”作为简称很贴切。
河北自古以来被称为“燕赵大地”,燕国和赵国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战国七雄中的齐楚燕韩赵魏秦,燕国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和辽宁一带,赵国则包括河北中南部和部分山西。像邯郸、邢台这样的城市,曾经是赵国的都城。燕赵大地地理复杂,北靠长城,南界黄河,西依太行山,东临渤海,风景多样且历史悠久。这里有著名的“邯郸学步”典故,也有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古代数学家—的故乡河北涞水县,还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发生地河北涿州市。革命先驱李大钊出生于唐山,而宋代文豪苏东坡也曾赞叹“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荆轲刺秦王的悲壮故事更是在易水河畔上演。
不过,河北虽被称为燕赵大地,但燕国的一半领土现在在辽宁,赵国的一部分则在山西。如果河北简称用“燕”或“赵”,显然无法涵盖全境,显得不够全面合理。
因此,河北省在选择简称时,需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符合历史事实,最终选用了“冀”字作为简称。
“冀”字本身寓意丰富,由“北”、“田”、“共”三部分组成,象征着北方共用的耕地。字形中“田”和“共”组成了“異”,这是“异”的古字形,甲骨文中的“異”像一个有头、有手、有脚的人形,带有奇特、奇异的意思。
河北的历史核心就是“冀州”,远在大禹治水时期,大禹治水的第一站便是从尧帝都城——冀州开始的。当时冀州水患严重,治理难度很大,大禹认为如果连尧帝的都城都无法治理好水患,那就更别说其他地方了。《汉书》中有明确记载:“冀州,尧所都,故禹治水从冀州开始。”
早在黄帝时代,中国的地理区域就分为“九州”,其中冀州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大禹治水后,重新划分九州,《禹贡》中列出的九州依次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很明显,冀州被放在首位,说明冀州的历史地位远远高于燕国和赵国。冀州既是尧帝的都城,也是大禹治水的起点,历史底蕴深厚。因此,河北省采用“冀”作为简称,既符合文化传承,又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