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载垕:明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当了几年的甩手掌柜评价却很高
创始人
2025-09-22 09:31:18
0

常言道,越没文化的越喜欢装作有文化,这句话确实有几分道理。朱元璋,那个从乞丐爬上皇位的明朝开国皇帝,为后代子孙取名字时立了不少规矩,结果弄出了一大批既生僻又怪异的名字,很多人见了都认不全,像朱载垕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朱载垕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35岁时去世,在位时间仅有五年多一点。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嘉靖皇帝,统治长达45年;而他的儿子则是众所周知的万历皇帝,执政时间长达48年。正因为被这两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夹在中间,他显得异常短暂,几乎成了历史上的匆匆过客,所以真正了解他的人并不多。

更为尴尬的是,据说他的名字本来应该是朱载坖,(读作jì),而现今普遍写作朱载垕,(读作hòu),这两个字都很难读懂。我自己一直写成朱载垕,也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习惯了。早年为方便记忆,还专门给他的名字起了个谐音“载货司机”,这样无论是“坖”还是“垕”,都能对号入座。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称为“之治”的时期不少,“中兴”之世也颇为常见,但冠以“盛世”之名的,却只有两个:一个是朱棣的“永乐盛世”,另一个便是朱载垕时期的隆庆朝及其后继的万历朝,后人合称为“隆万盛世”。

与清代著名的“康乾盛世”相比,那夹在康熙和乾隆之间被人冷落的雍正帝,也许与朱载垕有几分相似。不过,在民间故事和传说中,雍正热闹得多,而且他的勤勉以及数千万字的批复史无前例,知名度远远高于朱载垕。

当然,朱载垕的名字过于生僻也是原因之一。一个名字中带着罕见的字,无论谁都很难记住,除非他是像秦始皇或汉武帝那样的伟人。

当年我读书时,为了加深对他的印象,还在名字后面写上了“隆庆开关”四个字。在我看来,除了这个可以称作功绩的事迹外,他的其他表现都不值一提。当然,这只是我当时的看法。

朱载垕是嘉靖皇帝的第三子,封为裕王。皇位本与他毫无瓜葛,但因两个哥哥早亡,他理论上成了太子。只是,这个太子位置相当尴尬,他的父亲直到去世都没明确指定他继承皇位。

朱载垕的境遇非常艰难。为了保住太子身份,他过得战战兢兢,极为小心谨慎,整个人生如履薄冰。他从未感受到父爱的温暖,这并非一般皇室的冷酷,而是因为父亲深信“二龙不相见”的迷信,对他极为疏远,甚至不记得父亲的模样。

不过,他幸运地遇到了好老师高拱,这位聪明能干的臣子全力支持他,在嘉靖皇帝死后,助他登基。师长还鼓励他“先朝政令不便者,皆以遗诏改之”,而这遗诏的执笔者,正是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张居正。

嘉靖帝朱厚熜虽然几十年不上朝,但对朝政了如指掌,喜欢制造群臣间的争斗,自己居中裁决,这一作风贯穿其一生,晚年亦不例外。史书记载:“晚年虽不御殿,而批决顾问,日无停替;故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

嘉靖临终时,辅政的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鼎力辅佐,这被视为明朝最强大的执政团队,为朱载垕的隆庆朝奠定了繁荣基础。

然而,朱载垕受父亲那奇怪且神秘的阴影影响,性格也显得不同寻常。他早已看惯朝堂上大臣们尔虞我诈、互相倾轧,将国家大事凌驾于个人恩怨之上。对此,他采取了冷漠态度,从不轻易表态,给人一种毫无威胁的印象,整个政治环境也因此稍显宽松。

因此,他的登基不仅是王朝的过渡,更是政治风气的改变和新局面的开端。主流观点认为,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正是在“隆万”时期开始的。

朱载垕本人确实是个没有心机的皇帝,他厌恶争斗,也不具备玩弄权谋的能力。他将国家大事交给大臣处理,先是徐阶,然后是高拱,著名的“隆庆开关”便是在高拱主导下完成的。

“隆庆开关”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众所周知,自明初朱元璋起就实行了严苛的海禁政策,“片板不得下海”,主要防范对象是日本,不仅关闭了贡路,还实行了比其他地区更严格的海禁,目的是防止倭寇骚扰东南沿海。

大家熟知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而所谓倭寇,实际上是少数侵扰我国海域的日本武士与浪人。他们背后的主使,是一个名叫汪直的徽州商人。

这位号称“五峰船主”的汪直不断骚扰东南沿海,目的是“开禁”,也就是恢复海上贸易,不得已就武装走私,甚至时常上岸掠夺,弄得沿海一片鸡犬不宁。

于是,朝堂上有杨廷和、严嵩、夏言等为海防激烈争斗,海疆上有戚继光、胡宗宪、俞大猷等奋勇抗敌,历经多年,付出惨重代价。结果“隆庆开关”一开,倭寇即刻消失,戚继光也转守长城。

在北方,对大明威胁极大的蒙古族,也因为“开关互市”,实现了物资交流,减少了掠夺。他们“醉饱歌舞,忘返”,用赚来的银两修建了一座名为“青城”的新聚落,逐渐有了固定的住所。

这座城日渐繁荣,明朝改名为归化,也就是今日的呼和浩特。对“土木堡之变”重演的担忧,也因此烟消云散。

我详细说这些,是因为“隆庆开关”极其重要,是一项伟大的决策,继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再一次大规模走向世界的标志,也是我对朱载垕唯一认可的地方。虽然他只是点头同意,但这一举措的意义重大,甚至他自己恐怕都未能完全意识到。

隆庆开关实施后,国家富裕程度大幅提升。据统计,当时世界上约三分之二的白银流入明朝国库,边疆也随之安定,为“隆万盛世”拉开序幕,同时为后来的张居正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这段繁荣时光,被后人赞誉为“大明王朝最璀璨的名片”,而朱载垕本人也因这段富裕岁月而保持低调,被称为“史上最低调的皇帝”。

可惜,这么好的政策最终被北方入侵的蛮族废止,否则中国何至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境地。

在明朝历史上,朱载垕属于明君阵营,是为数不多口碑良好的皇帝之一。他庙号穆宗,葬于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经过复原修缮的陵墓。

我对朱载垕的印象不算特别好,也不认为他是完美的明君。他只是一位对朝政无心且无力管理的皇帝,但他性格纯良,不残暴,对臣子充满信任,自己则在宫中沉迷于与嫔妃的欢愉之中。因此,他虽被冠以“明君”称号,却也是一个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可怜人物。

然而史官对他的评价却相当高。据《明史》记载:“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

“令主”即贤明君主的意思,显然认为他是一位有德的君主。可接下来又指出他的不足:“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

但若无他的宽容与信任,也许张居正不会脱颖而出,更不会有那场影响深远的改革。朱载垕虽能力有限,却极具自知之明,不参与复杂的权力斗争,也不似其父般强势干预,在皇帝中能做到这点,实属难得。

他的能力,既不及其父嘉靖,也不及其子万历,但作为一位合格的守成君主,正如《明穆宗实录》所说:“上即位,承之以宽厚,躬修玄默,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务在属任大臣,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故六年之间,海内翕然,称太平天子云。”

朱载垕的少年时代,犹如一曲尝尽人间冷暖的留守孤儿之歌。他被压抑得太久,登基后急于释放自我,好好享受当皇帝的滋味。可惜,文官集团的制衡,让他不得不重新退缩,最终只能把所有精力放在后宫的宠爱中。

这对他而言也是无奈之举:他缺乏主见,身体羸弱,智力和能力也仅属中等。在那群强势大臣面前,他只能唯唯诺诺,天生胆小,更不敢与之硬碰硬。这几方面注定他只能点头同意大臣们的决定。

如果一个皇帝只顾女人,肯定会被人诟病。但从历史进程来看,只要不形成外戚集团左右朝政,荒淫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国家覆亡。所谓“红颜祸水”,其实是为皇帝开脱的借口。

幸运的是,他除对女人感兴趣外,无其他怪癖,既无断袖,也无恋童癖,更没有特殊的保姆情结。经济大权掌握在大臣手中,他无力挥霍,只能“稍好内,掖廷充斥矣。”

所以,他的荒淫不过是正常的宠爱妃嫔,绝无过分之处。穷人新富,也不过是早晨喝碗豆浆,倒一碗而已,绝不会致国家倾覆。

可惜的是,他本身体质虚弱,却要夜夜与嫔妃厮守,靠服药壮阳,终究体力透支。几年纵情后,最终因精力耗尽,35岁英年早逝,完美诠释了“牡丹花下死”的说法。

回望朱载垕一生,他经历了从长期被压抑的皇子到意外继位的恐慌过程。生性软弱的他,无父亲嘉靖的智慧,也无儿子万历的雄心,靠中等资质任由大臣掌权,甘心做个无声的甩手掌柜。

尽管史书中对他多有粉饰,但不得不承认,是他身边一帮贤臣为明朝中期的复兴呕心沥血,他则沾了光,靠“无为而治”捡了个“明君”桂冠。不得不说,这位太平天子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修建以来,我国公路总里程现已达到528万公里。这不仅涵盖了高速公路,还包括...
原创 为...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的超级大国,在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它的强大让世人对其产生了“霸...
我省出台措施强力支持文物事业高... 为加快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支持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
惠丰钻石:9月19日融资买入5... 证券之星消息,9月19日,惠丰钻石(839725)融资买入55.92万元,融资偿还142.28万元,...
巴基斯坦向西方表示,歼-10C... 2025年5月7日,克什米尔上空爆发了一场令全球瞩目的空战,印巴双方的冲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这不...
搭建湾区艺术疗愈平台,粤港澳美... 9月21日,艺术疗愈书画篆刻作品展暨粤港澳美术家协会艺术疗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 中国书...
安踏股价开盘大跌!作家李娟谴责... 近日,始祖鸟在喜马拉雅山脉联动蔡国强放烟花一事持续引发广泛争议,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作为始祖鸟母公司...
教授:当前退休金与在岗工资相比... 【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各省市人社局、东方财富网】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一场经济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