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复制经典文物,00后作品成国博新宠
创始人
2025-09-22 03:32:04
0

本报记者 杨俊峰文/图

图为孙启烨复刻的琉璃九龙九凤冠。

图为在国博收藏的明代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文物原件。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场艺术展引起大家关注。展品中,一顶“九龙九凤冠”成了“顶流”。

九条龙、九只凤、4800粒琉璃珍珠、近5000个零部件……这件用琉璃复刻的九龙九凤冠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上,和古代中国展厅内的明孝端凤冠遥相呼应,惊艳全场。

这件作品的主创之一是一位年轻的00后小伙——山东淄博琉璃手艺人孙启烨。

九龙九凤冠是明代孝端皇后的凤冠,1957年出土于北京明定陵地宫,真品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款凤冠是皇后在出席正式场合时佩戴的,是国博凤冠冰箱贴的原型。

孙启烨说,琉璃凤冠的制作过程,是一场“在无数次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尝试。

孙启烨学习古琉璃制作只有一年半,接到任务时,距离展会开始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了。时间紧,任务重,这是他遇到的一场最大的“硬仗”。

顶着压力,孙启烨和工作室成员邹宇曦、陈屿强等开始了创作,几位创作者都没有亲眼见过凤冠实物,孙启烨说:“包括大小、比例都是在网上搜的数据。”当被问起“是否想过拒绝”时,孙启烨说:“想挑战一下自己,用淄博琉璃工艺复刻这件明代文物。”

因为要呈现的作品与文物本身在工艺上有所不同,跨工艺制作存在很大难度,所以此次复制凤冠所采用的工艺需要针对冠身造型从零开始尝试。

材料上,孙启烨选择了淄博特有的一种琉璃“软料”进行制作,这种材料操作难度极高,但成品的通透感与表现力令人着迷。

复刻的过程中,“九龙”的制作最难,因为温度难以掌握,一个不小心,龙头就会“炸开”。孙启烨和团队成员的胳膊上多多少少都留有被高温琉璃碎片烧伤的痕迹。“我们做了60多条龙,最终只有冠上的9条是成功的,另外琉璃材质的凤凰造型也需要多次尝试。”孙启烨说。

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孙启烨和他的团队在冠身的设计上,创新性地使用镂空设计,采用琉璃编织工艺让整个琉璃凤冠在视觉上呈现通透的效果。

冠上的4800颗琉璃珠子也都是手工制作完成,再用电镀工艺镶嵌,耗时15天。上千颗小珠子需一颗一颗捏起来打孔,这个过程让孙启烨记忆深刻:“最小的珠子直径只有2.5毫米,捏起小珠子再打孔,真是难上加难。”

加上两边的博鬓,后面的兽头,整个作品由将近5000个零部件组成,涉及的工艺有七八种。

“失败多了并不可怕,总结经验继续尝试总能找到办法。”历时两个月精心雕琢,孙启烨团队终于复刻出了这件高50厘米、造型华丽庄重的琉璃凤冠。“作为年轻一代琉璃制作人,能够把淄博琉璃做出新花样,获得大家的喜爱,我们很有成就感。”孙启烨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品茶师有什么证 品茶师证考试去... 品茶师是专业从事茶叶品质鉴评的职业人员。他们通过感官品评判断茶叶品质等级,掌握茶叶产地、品种、工艺等...
原创 湖...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许国璋:以身许国全气节 夏日的成都市人民公园,草木葱茏,树影婆娑。 许国璋将军遗像前,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的20余名孩子安静...
原创 为... 作者:林淼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兄望弟骑马,父望子成龙”,也就是说,做父母的都想子女将来...
原创 历... 在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中,宋朝以其独特的经济政策而显得格外突出,特别是其“重商”的政策取向。这一政策使...
丁华东 尹昭娴:为国守史——我... 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肩负着“为国守史”的神圣使命。为全面真实留存社会发展的...
原创 中... 郭汝瑰是中共的特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奉献。他的入党时间便体现了这一点——那是在1928年,正是蒋...
原创 别... 内忧外患交织、国力日渐衰弱的大清王朝,经历了两次惨痛的鸦片战争以及惨败于甲午中日战争后,元气大伤,逐...
原创 东... 理想往往是丰满美好的,而现实却常常显得骨感和残酷。这句话被许多人用来调侃自己,里面蕴含着太多遭遇挫折...
原创 日... 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一场持续七十年的博弈 北方四岛,这片并不广阔的土地,却在日俄之间悬而未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