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清风·丝路人物史话|李靖:凌烟阁上功第一
创始人
2025-09-22 01:01:45
0

凌烟阁上功第一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唐初大将,著名军事家。李靖出身于陇西李氏丹阳房(《新唐书•宰相世系》),其祖父李崇义曾任后魏殷州刺史,父李诠任隋赵郡太守。由此可推,李靖远祖来自于陇西,其近祖落籍于丹阳(河南项城县),直至入唐后,李靖才定居三原。

李靖出身官宦世家,仪表魁伟,从小有文武才略,志向高远。舅公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可韩每与十余岁的李靖谈兵,都“未尝不称善”(《旧唐书•李靖传》)。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宰相杨素也说李靖终当位极人臣。这些信息足以看出,青年时期的李靖有着优异的综合素质,呈现出鲜明的木秀于林的态势。

隋炀帝末年,李靖出任马邑郡(今山西朔州市)丞,跟随太原留守李渊一起对东突厥作战。这时隋朝已乱,山东、中原、江淮一带群雄蜂起,李渊也暗自招兵买马,等待时机。李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他“自锁上变”,即自上枷锁、装成囚徒,准备亲赴江都(扬州),给隋炀帝告状。不料此时关中已乱,道路不通,李靖告状不成,只能滞留关中。

当李渊从太原起兵,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入长安后,李靖就成了背叛逃亡的罪人。李渊欲处死李靖,四十七岁李靖当然不甘心壮志未酬地死去,所以他大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李靖思维敏捷,“以私怨斩壮士”,让本来理亏的自己变成了壮士,让本有充足理由的李渊显得自私小性,显示出临死之前的求生心切。果然,这话术让李渊心动,加之李世民不失时机地固执进言,于是,李靖终于逃脱了入仕以来最严重的人生危机。

俗云“祸兮福所倚”,李靖确实因祸得福。十八岁的李世民雄才大略、英明一世,他不仅是李靖的救命恩人,而且还招李靖入幕。从此,相差十八岁的两人开启了相互成就、彪炳千秋的风云际会。终其一生,李世民始终“师问”者,唯李靖一人而已。当然,李靖高度谨慎的个性,也使他与李世民之间不可能像尉迟恭那样地推心置腹、利益与共,但李靖奇谋制胜的战术和驾驭群英的帅才,则是当世无匹的独一档,就这点而言,尉迟恭只能是指东打东的工具,而李靖则是给东就是东的镇山之石,他值得李世民的终生“师问”。

李靖一生征战无数,但史书所载仅有四次大战:讨伐萧铣、平定辅公祏、灭东突厥、灭吐谷浑。这中间,李靖也曾有安抚江南、连下九十六州的光辉记录,有作为灵州总管、防备东突厥的方面之任,但总体而言,其战役烈度较低,不具代表性。以四战而论,李靖体现出的高度军事智慧堪为楷模。其用兵的突出特点是兵贵神速,典型如夔州之战。这是为平定荆州萧铣而发动的战役,李靖的基本方略是,以三峡地区的夔州为基点,沿江东下,击溃萧铣。萧铣认为,九月江流湍急,李靖不可能涉险乘流。但李靖正是瞅准了兵贵神速、兵行险道的价值,乘波而下,与萧铣决战于夷陵古战场,“获其舟舰四百馀艘,斩首及溺死将万人”,赢得了这场江南决战的关键胜利。

李靖用兵的第二个特点是擅长奇袭,打敌措手不及。这在灭东突厥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此战,李靖以代州道行军总管的身份,率五路大将出击。李靖亲率骁骑三千,从马邑出击,猝然之间兵临东突厥颉利可汗驻地。惊慌之余,颉利可汗退保铁山(今内蒙古固阳县)。紧接着,李靖选精骑一万,趁夜疾进,与东突厥决战于阴山,终获全胜,俘虏十余万口。这与霍去病出击匈奴的战术如出一辙,可看作是奇袭战的杰作。古来中原对游牧骑兵的战役,多采用稳扎稳打的阵地战术,效果甚微甚至自取其辱。汉武帝改为“寇可往,我亦可往”的方针,主动出击,积极邀战,终得完胜。李靖全盘吸纳汉武帝的战术,奇袭夜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取得了李唐对东突厥以来的首次完胜。

李靖还善于借助和发挥地形,赢得战争主动。比如武德八年(625年)与东突厥的潞州之战,李靖率领着来自江淮地区的一万军队,面对奔势如电的突厥骑兵,根本就形不成对抗。为此,李靖巧妙借助潞州隗山、王屋山等崎岖地形,有效限制突厥骑兵的优势,从而赢得了战役的局部胜利。要知道,此战东突厥占据压倒性优势,唐军各路均失利甚至全军覆没,唯李靖军得以保全。也正是此战体现了李靖对突厥作战的高度智慧,所以,此后的对突厥之战,基本都由李靖总帅全军。

李靖作战,还有雄强的魄力和胆识,敢于冒险,置之死地而后生。灭吐谷浑之战,五十七岁的李靖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薛万彻、契苾何力等,冬季行军。青藏高原尤其是黄河源地带的冬春季节河水结冰,道路畅通。但天干草枯,吐谷浑焚尽野草,轻兵入碛,唐军补给困难,且难求一战。此情之下,李靖采纳了李道宗、侯君集的建议,兵分两路,坚决深入,寻求歼灭战。其南路侯君集荒原行军两千里、直至河源,北路李靖带队,部将薛万彻追击至且末(今新疆且末县),甚至到了士卒缺水、刺马饮血的程度。这次数千公里的追击、歼灭战,在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的河源,李靖及其所带领的唐朝军团,实实在在地上演了一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剧。

然而,战略战术高明、战功赫赫的李靖,却像一个极度谨慎、时时藏拙的文官。就这点而言,他与卫青高度相似,或者说,他本就模仿、学习卫青的做派。灭东突厥之后,李靖功劳卓著却被人弹劾,理由是他军无纲纪,以致珍贵战利品遗失。对此,李靖不加申辩,反而托病隐居起来。五年后,李靖官居宰辅,可当宰相班子议政时,他却“恂恂然似不能言”,显然是高度慎言的表现。

灭吐谷浑之后,李靖虽然位尊望隆,但他却“阖门自守,杜绝宾客”。最后,不仅成为凌烟阁功臣,而且陪葬昭陵;其妻子的坟茔,也“依汉卫、霍故事”。显然,李靖就是唐代的卫青和霍去病。在后世人眼里,李靖不仅是大唐第一名将,“凌烟阁上功第一”,而且逐渐被提升为战神,列入武庙“十哲”,成为历朝历代最被认可的武将之一。(执笔:清辉 编辑:王丽娜)

来源:黄河清风

辑:张安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金华浦江:举行宋濂像揭幕仪式 ...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邬立波 吴丽娟 近日,浦江三中举办宋濂像揭幕仪式。 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
原创 李... 在观看清朝题材的电视剧时,观众们是否注意到过一个特殊的名词“顶戴花翎”呢?这个名词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
原创 明... 在中国古代专制王朝的体制下,都城不仅是国家的政治权力中心,而且一直在国家的运势和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
原创 汉...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来更加丰富的参与感。感...
原创 卫...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们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不仅可以方便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体验不同的互动感受...
原创 马... 前言 5000年来,世界四大古文明消失了三个,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这个让考古学家都惊叹的事实,最...
馆藏曾鄂青铜器亮相国内各大展览 随州市博物馆抢抓“暑期档” 馆藏曾鄂青铜器亮相国内各大展览 湖北日报讯 (记者海冰、通讯员鄂文旅、...
原创 英... { 'new_thinking': \"从中国的视角看全球局势,最近几年美国似乎确实有些“走下坡路”...
原创 三... 三国时代,群英荟萃,豪杰辈出,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十二虎臣等名将并驾齐驱,各展锋芒,威震天下。然而,...
原创 中... 古代流传下来许多传奇人物的名字和故事,虽经过口口相传,但到了今天,许多英勇壮举或多或少都被夸大了,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