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来源:《清史稿》《清圣祖实录》《世宗实录》《古今图书集成》等史料
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夜,畅春园内烛光摇曳。
六十九岁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静静躺在病榻上,生命的最后时刻正在悄然流逝。
榻前站着几位皇子——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佑、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二阿哥胤裪、十三阿哥胤祥,还有步军统领隆科多。
康熙帝用微弱的声音说出了那句改变大清历史走向的话:"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
在场的胤祉听到这句话时,面色如常,既没有露出丝毫的不甘,也没有流露出任何的意外。
这位被康熙称赞为"文书法和骑射,在众多的皇子中极突出"的三阿哥,就这样平静地目送着皇位从自己身边悄然滑过,落在了四弟胤禛的手中。
胤祉,康熙十六年二月二十日生于紫禁城,生母荣妃马佳氏。按照兄弟排行,他是康熙帝实际意义上的第三子,比后来继位的雍正帝胤禛年长一岁。
在康熙诸多皇子中,胤祉可谓天赋异禀,不仅精通文墨书法,骑射武功也是一流。更重要的是,他深得康熙帝的宠爱和信任。
那夜,当胤祉听到康熙传位给四阿哥胤禛时,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一】三阿哥的文武双全
胤祉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康熙三十一年,年仅十四岁的胤祉随同康熙帝到塞外围猎,父子二人还特意比试了一番骑射。
结果这个少年竟然能与向来以骑射见长的康熙帝不相上下,最终以平手收场。这让康熙帝既惊喜又自豪,从此对这个三儿子更加器重。
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在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专门提到,康熙帝曾亲自给胤祉讲解几何学。
这在当时的皇家教育中是极为罕见的,说明康熙对胤祉寄予了厚望。
康熙三十五年,年仅二十岁的胤祉随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在这次关乎大清国运的重大军事行动中,胤祉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拟定了"兵贵神速"等优异战略,赢得了康熙的高度认可。康熙采纳了胤祉的战略建议,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战功赫赫的胤祉在康熙三十七年三月被封为诚郡王,这时他才二十一岁。在康熙第一次分封诸皇子时,胤祉就获得了郡王的高位,足见康熙对他的器重。
除了军功武略,胤祉在文化学术方面的造诣更是令人瞩目。康熙帝在畅春园蒙养斋开馆,专门派胤祉主持纂修《律历渊源》。
这部书集律吕、历法和算法于一体,是中国科技史上具有很高价值的天文数学乐理丛书。
康熙帝不但亲自拟定编辑方针,甚至把自己数十年积累的算稿都拿出来作为编纂数学部分的资料。
胤祉的另一大学术成就是主持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这部类书历时二十八年才完成,共分六编三十二典,全书约一万卷,一亿六千万字,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胤祉为此聚集了一大批学者和文人,如陈梦雷、杨文言、周昌言等,在他的熙春园内形成了一个文化圈。
康熙对胤祉的文学才华也是赞不绝口,甚至命他书写康熙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能够为皇帝陵寝书写碑文,这是何等的荣耀和信任。
【二】深得圣心的三皇子
康熙四十六年开始,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出现了——康熙帝开始定期到胤祉的府邸做客。
这在清朝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皇帝主动到儿子家中饮宴,这代表着无上的荣誉和深深的宠爱。
从康熙四十六年开始,康熙帝每年都要到胤祉府中饮宴,有时一年要去好几次。
君臣有别,父子有序,在等级森严的宫廷中,皇帝能够如此频繁地造访某位皇子的府邸,说明康熙对胤祉的感情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父子关系。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帝将胤祉从郡王晋封为和硕诚亲王。
这次晋封的背景颇有深意——彼时太子胤礽刚刚被复立,康熙在复立太子的同时晋封胤祉为亲王,显然是对胤祉的一种特殊嘉奖。
胤祉能够得到如此殊荣,与他在废太子事件中的表现有着直接关系。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时,召胤祉到身边询问废太子情况。
在听完胤祉的回答后,康熙帝对群臣说:"胤祉与胤礽往日虽然关系好,然而却未怂恿胤礽为恶,所以不加罪于他。"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极其丰富。康熙明确表态,胤祉虽然与太子关系密切,但并没有参与太子的不轨行为,反而保持了应有的分寸。这种既能与兄弟和睦相处,又能坚持原则的品格,正是康熙所欣赏的。
在第二次废太子事件后,康熙竟然赏给胤祉五千两银子。
这个赏赐的时机耐人寻味——正是在废太子的敏感时期,康熙却给胤祉重赏,足以说明他对胤祉的信任和满意。
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帝让胤祉代表自己祭天。祭天是皇帝的专属特权,让皇子代为祭天,这是何等的信任和器重。在康熙的诸多皇子中,能够获得如此殊荣的寥寥无几。
据统计,胤祉是能给康熙单独或领衔上奏最多的皇子,多达三四百件。这些奏折足以证明胤祉在康熙心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
【三】储位争夺中的智者
在激烈的九子夺嫡斗争中,胤祉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智慧和定力。当其他兄弟们为了皇位明争暗斗、互相倾轧时,胤祉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大阿哥胤褆因为粗鄙暴戾,早早失去了康熙的信任。二阿哥太子胤礽虽然地位尊贵,但因为性格缺陷和行为不当,两次被废。
八阿哥胤禩虽然拉拢了大批文武百官,形成了强大的"八爷党",但其母亲出身卑微,先天不足。十四阿哥胤禵虽然手握重兵,但年纪较轻,资历不够。
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胤祉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他既不像大阿哥那样粗暴直接,也不像八阿哥那样拉帮结派,而是选择了一条中庸之道——既保持着与各方兄弟的友好关系,又始终站在康熙的立场上。
康熙四十七年发生的一件事,充分体现了胤祉的政治嗅觉。当时大阿哥胤褆向康熙密报太子胤礽有不轨行为,并提出要亲自动手杀死太子。这个建议让康熙极为震怒,当即将大阿哥圈禁。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胤祉向康熙举报了大阿哥胤褆"魇镇"太子的事情。所谓"魇镇",就是用巫术诅咒他人的迷信行为。
这种极其隐秘的事情,胤祉能够掌握并在关键时刻揭发,说明他确实有着过人的情报收集能力和政治判断力。
胤祉举报大阿哥的时机选择得极为巧妙。
他既没有在事情发生之初就告发,也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在康熙已经对大阿哥不满的情况下才出手。这样既能表明自己的正义立场,又不会给人以挑拨离间的印象。
经过这件事,大阿哥彻底失势,太子也岌岌可危,而胤祉则因为"举报有功"赢得了康熙的进一步信任。
【四】康熙晚年的宠儿
进入康熙晚年,胤祉的地位变得越来越特殊。随着大阿哥和太子的相继失势,胤祉实际上成为了众皇子中序齿最长、爵位最高的一位。
在外人看来,胤祉确实有着继承皇位的可能性。他文武双全,品行端正,深得康熙信任,又没有参与到激烈的储位争夺中,可以说是一个理想的继承人选择。
正因为如此,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向胤祉靠拢,希望能够在他身上押宝。胤祉主持的翰林学院和熙春园文化圈,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的关注和投靠。
胤祉本人对这种情况似乎也有所察觉,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他依然专注于学术研究和典籍编纂,依然保持着与各方兄弟的和谐关系,依然对康熙表现出绝对的忠诚和孝顺。
康熙后期,有一个叫孟光祖的人冒充"三王爷门下",在五个省份进行招摇行骗。这件事被直隶总督赵弘夔发现后,立即上奏康熙。
康熙对这种损害胤祉名声的事情非常重视,在朱批中明确表态:"此折奏闻的甚是,京中并无此事。尔著速参奏。"
从康熙对这件事的处理可以看出,他对胤祉的名誉是格外爱护的。在康熙看来,胤祉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不应该被这种江湖骗子所连累。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夜,当康熙帝在畅春园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胤祉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四阿哥胤禛登基成为雍正皇帝后,对这位文武双全的三哥表现出了复杂的态度。
表面上,胤祉是第一个向新皇帝磕头称臣的兄弟,态度极其恭顺。但这种表面的和谐掩盖不了内在的紧张关系。
雍正元年,胤祉被改名为允祉,随即被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帝守陵。
这个安排看似是对康熙的孝敬,实际上却是一种变相的流放。从此,这位曾经深受康熙宠爱的三阿哥,就要在荒凉的陵区度过余生。
允祉心中的不满是可以想象的。从皇子亲王到守陵人,从京城的文化圈主人到边远陵区的孤独守望者,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难以接受。
雍正对三哥的这些抱怨自然是有所耳闻的,但他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雍正深知处理兄弟关系的微妙之处。
雍正八年,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彻底改变了允祉的命运。那一年,十三阿哥胤祥——也就是怡亲王允祥病逝。按照礼制,各位王爷都应该前往吊唁,表达哀思。
然而,允祉在允祥的丧礼上的表现却让雍正极为不满。史书记载,允祉不仅迟到早散,而且"面无戚容",完全没有悲伤的神情。
https://shounazhengli.cOM,
https://shiguangxuanzhuan.cOM,
https://animalrunning.cOM,
https://wzyuanchen.cOM,
https://fhffjkj.cOM,
https://diarockbags.cOM,
https://8811066.cOM,
https://tantancm.cOM,
https://chf11.cOM,
https://88zhongz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