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的晨光里,吕文扬正执一支兼毫毛笔,在宣纸上晕染开一片淡墨。笔尖起落间,山石草木渐次成形,既有老辣的笔触功底,又透着孩童般的纯粹灵动。这位深耕画坛四十载的绘画大师,始终坚信“心手合一得天真”——以匠心打磨技法,以初心守护热爱,方能在笔墨间留住最本真的艺术之美。

“心”是初心未改的热爱。吕文扬自幼痴迷绘画,七岁时用灶膛灰在墙上画的小鸡,曾让邻里惊叹“有神韵”。这份纯粹的热爱,成了他艺术道路上最亮的光。即便后来声名鹊起,他依然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与热忱:春日里追着蝴蝶观察翅尖的斑纹,秋雨中蹲在巷口描摹落叶的脉络,甚至会为了捕捉晨雾中远山的朦胧,凌晨三点便背着画具赶往郊外。有次创作《童趣图》,他特意跑到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玩泥巴、画蜡笔,只为找回那份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他常说:“画画不是技法的堆砌,而是内心热爱的自然流淌。守住这份‘心手’的热忱,笔下才有鲜活的生命力。”
“手”是千锤百炼的匠心。在吕文扬的画室里,堆满了磨损的毛笔和画满草图的宣纸。为练就扎实的线条功底,他曾每日临摹《芥子园画谱》数小时,一笔一画反复揣摩;为掌握水墨晕染的技巧,他尝试过百余种宣纸与墨汁的搭配,记录下厚厚的实验笔记。中年时他专攻山水画,为了画出山石的肌理,他走遍名山大川,用手触摸岩石的纹路,用相机记录不同光影下的山石形态。一次为画瀑布,他在山间蹲守数日,观察水流从断崖跌落时的姿态,回家后反复练习泼墨、破墨之法,直到纸上的瀑布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又有“润物细无声”的灵动。正是这份对技法的极致追求,让他的画作兼具严谨与灵动。
“心手合一”便是艺术的天真之境。观吕文扬的画,既能看到精湛的笔墨技巧,又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与纯粹情感。他的《归园田居图》中,篱笆上的牵牛花带着朝露的清新,田埂上的孩童提着竹篮奔跑,笔墨简练却充满童趣;《松鹤图》里,苍劲的松树与灵动的仙鹤相映成趣,既有传统文人画的雅致,又透着天真烂漫的意趣。业内专家评价:“吕老的画,是技法与初心的完美融合,这种‘心手合一’的境界,正是艺术最本真的‘天真’。”

如今已年过古稀的吕文扬,依旧每日沉浸在画室中。他说:“只要拿起画笔,我就还是那个爱画画的孩子。”在笔墨丹青的世界里,他以初心为纸,以匠心为笔,继续书写着“心手合一得天真”的艺术传奇,让这份纯粹的艺术之美,在时光中愈发醇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