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籍活起来的文化先锋
创始人
2025-09-21 03:01:24
0

当"文化若断流,我辈何以见祖先"的警句叩击心灵,一群学者在2019年金秋擎起了传承的火炬。《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以横渠四句为志,在刘余莉教授带领下,将唐太宗敕编的治国宝典转化为当代文化建设的活水源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李世民这句千古名言,深刻揭示了历史经验的镜鉴价值。《群书治要》,正是这样一面映照古今的“明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对当代国家治理、社会建设与个人修身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刘余莉教授作为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当代儒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始终秉持“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信念,带领团队对《群书治要》展开系统性研究。开创了"经典讲解-版本整理-现实应用"三位一体的传承模式。

深耕经典,以学术研究夯实传承根基。让"修齐治平"的智慧跨越时空阻隔。

守正创新的学术实践体系:六年来承担4项国家级课题,出版25部专著。通过2次全国学术研讨会(合肥、福州)和4次北京专题研讨,建立起跨学科研究网络。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德福一致——群书治要中的德福观》实现了学术转化。对新时代实施深入人心、切实有效的道德教化,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借鉴和实践参考。

立体化传播矩阵:形成"公益讲习会+读书会+专题讲座"的传播体系。12届公益讲习会如春风化雨,40余场读书会成为精神驿站,300场专题讲座构建思想矩阵,六载春秋见证非凡耕耘。

2025年宁夏千人讲习会创新采用"经典解读+家风建设"模式,使古籍智慧落地基层治理。

25人讲师团在400场文化交流中,推动"修齐治平"智慧进入高校、监狱等多元场景。

国际化传播探索:多部著作被译介海外,《群书治要》英文版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经典案例。《读懂中国制度》双语丛书成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治理智慧的重要窗口。

《群书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汇编,凝聚了先贤治国理政、修身齐家的智慧。从典籍研究到社会践行,从书斋讲学到普惠大众,刘余莉教授与《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以文化传承者的赤忱之心,架起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六年来,刘余莉教授率领《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以“人能弘道”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深入挖掘这一文化瑰宝的当代价值,诠释着文化传承的真谛。为传承中华文脉、服务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六年的实践表明:传统文化传承需要"顶天立地"——既保持学术高度,又扎根现实需求。其开创的"研究-传播-应用"生态链,为典籍活化探索了中国路径!

《薪火长明》

皇皇唐典,昭昭其光。

六部协契,共举弘纲。

余莉领航,贤集四方。

横渠为誓,日月同彰。

江河奔涌,文脉其昌。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今承往圣,来启新章。

太平之志,永世其长。

贞观遗典焕新章 ,

六载躬耕继圣忙。

莫忧江河流断处,

自有薪火照八荒。

《群书治要》这面“古镜”,映照的不仅是盛唐治世之道,更是中华民族对善治的永恒追求。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既要“以史为镜”汲取智慧,更要“磨镜出新”创造转化,让千年文脉真正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基因”。正如刘余莉教授所言:“传统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始终回答时代之问。”(河南孝贤文化传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松... 如果天才也分三六九等,那松赞干布无疑处在顶尖梯队。但无奈啊,他碰上了天才中的天才 —— 唐太宗李世民...
原创 刘...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安居平五路”故事可谓传世经典,讲述的是在刘备去世后,曹魏趁蜀汉政权更替、...
原创 林... 尽管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人才济济、资源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总指挥的林总能够轻松地“坐享其成”。实际...
原创 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大地上涌现了成千上万的英雄人物,他们如同春天的嫩芽,迅速崭露头角,犹如熊熊烈...
原创 唐...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传 李治,字为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生于母亲长孙皇后门下。最初被封为...
原创 与...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不断探索着未来的无限可能。从登月到研究卫星,从宇宙的深处到银河的遥远边界,...
原创 为... 1771年,历经八个月艰苦跋涉,土尔扈特部踏上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故土。经过近万里的艰辛跋涉,他们终于抵...
数智时代马王堆汉墓文化遗产的活... 长沙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已51年,经过多年来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揭开了跨越2000 多年的西汉画...
从兽苑到“动物学公园”——19... 19 世纪上半叶,在动物权利运动的背景下,英国不仅出现了致力于动物立法和动物福利的皇家动物保护协会(...
从观图到入图 “观天下·坤舆万...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明代科学家李之藻合作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