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叶利钦为什么要让苏联解体,当苏联总统不好吗?久加诺夫说出缘由
创始人
2025-09-21 02:31:29
0

苏联,作为新中国的“大哥”,曾在20世纪经历了辉煌的历史篇章。然而,谁能预料到,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超级大国,竟在短短69年间,由叶利钦亲手推向了解体的深渊。曾经的强大,如何变成了今日的挣扎和困顿?人们不禁要问,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为何会一夜间陷入困境,逐渐走向衰败呢?

而作为戈尔巴乔夫之后的接班人,叶利钦的决策也受到了诸多非议。许多人疑惑:既然他已是苏联的总统,为什么不继续坚持苏联的统一,而要推动苏联的解体呢?毕竟,作为苏联总统,身份的地位比起俄罗斯总统来得更具权威和威慑力。那么,叶利钦的动机究竟为何?久加诺夫对此做出了深刻剖析。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这一切的真相和深层次的原因。

对于苏联的解体,赫鲁晓夫的改革常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赫鲁晓夫与斯大林的分歧,曾让苏联陷入过一段动荡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赫鲁晓夫的改革弊端逐渐显现,甚至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危机爆发,整个国家都陷入了困境。此时,叶利钦在这样一个充满危机的局面中崭露头角,接过了这个摇摇欲坠的“烂摊子”。面对严峻的挑战,他开始寻求外部帮助,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支持。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苏联解体前夕的状况。戈尔巴乔夫时期,国内外的压力几乎把整个国家压得喘不过气来。国内经济的持续低迷,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滑,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即使国家财力支撑着,暴乱的爆发也不过是时间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西方思想在此时悄然渗透,深入人心,使得苏联民众开始对自身的民族信仰产生怀疑,包括刚刚上台的叶利钦,也未能幸免。

彼时的苏联与欧洲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是在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经济逐步回升,处于上升的轨道上,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叶利钦在这一背景下,深感嫉妒。他站在苏联上层的角度,观察并渴望这种外部的繁荣。终于,他找到机会与西欧国家接触,然而,起初这种接触并不容易,因为苏联的经济体系过于“封闭”,排外情绪严重。直到叶利钦升任总统,苏联才正式进入了解体的边缘。

除了外部的影响,叶利钦对国内的深刻问题也有着清醒的认识。苏联的结构过于复杂,虽然俄罗斯是主导国,但周边的十几个附属国家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叶利钦认为,仅凭一个俄罗斯强大的国家并不足以支撑整个苏联的未来,摆脱这些附属小国,才能迎来长远的发展。因此,他与这些国家进行秘密谈判,签订协议,且始终对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隐瞒了这一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约有90%的民众反对这种上层决策,显然叶利钦的做法是在背离民众的意愿。

叶利钦推动苏联解体,背后显然有着复杂的动机。虽然他想改变国家的困境,但最令人诟病的是,他将自己的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对于叶利钦来说,他所希望的未来无非是能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资源。西欧国家看到了这一点,便开始加大对叶利钦的支持,引导他放弃社会主义阵营,转向资本主义一方。这场合作与推动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而西欧国家和美国也从中获益匪浅。

西欧国家的战略意图其实并不复杂。站在他们的角度,苏联和美国的对立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个情况下,苏联的解体,尤其是和平解体,自然成为他们的优先选项。而叶利钦的屈服,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得西方能够通过思想渗透,轻松改变苏联的意识形态。最终,这种策略取得了成功,西欧国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美国则成为最大赢家。

叶利钦则是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心态,试图通过改变国内困境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尽管他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但都未能成功。最终,叶利钦选择了迎合西方的方案,推动了苏联的解体。与此同时,他也设想着,若能加入资本主义阵营,成为西欧国家的盟友,未来或许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与支持。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名誉和地位,还能获得更多的资源。

然而,叶利钦的预期并未如他所愿。西欧国家拒绝接纳俄罗斯加入北约,这一行为显然是在明确排斥俄罗斯。此时,俄罗斯的经济陷入更加严重的混乱,甚至比戈尔巴乔夫时代还要糟糕。俄罗斯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崩溃,不禁让人怀疑,叶利钦的选择究竟是明智的,还是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在苏联解体后的岁月里,叶利钦的声望逐渐下降。曾经在苏联存在时期,叶利钦敢于挑战上层,直言不讳,甚至与领导人发生激烈的争论。可是,在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却常常隐藏在幕后,显得越发无所作为,这令许多人感到失望。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约99%的民众表示不愿意进入叶利钦时代。昔日他们支持叶利钦,是因为他们希望看到一个更好的未来,而不是陷入更加动荡不安的局面。可惜,叶利钦的决定最终带来了国家的混乱与衰败,让人感到极为痛心。

可悲的是,苏联曾是一个拥有世界级实力的国家,但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后,最终沦为三流国家,成了西欧国家眼中的“弱国”。对于经历过盛世的苏联人民来说,这种变化尤为痛苦,他们深深怀念曾经的辉煌。

对此,久加诺夫指出,苏联上层的腐败和思想的衰退是导致国家走向解体的根本原因。而叶利钦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为了自己谋取私利,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这正如古话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叶利钦的选择放弃了民族的自信心,随波逐流,结果迎来的只能是失败。或许他获得了一定的个人利益,但他注定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承受人民的骂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特朗普被曝已批准结束俄乌冲突的... 据新华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1月19日晚援引白宫官员的话报道说,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已批准一项旨在结束...
原创 三...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奇迹,红军在这段艰难的征途上,取得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一系...
原创 若... 在封建社会时期,皇帝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如何选择继承人。以清朝的“九子夺嫡”事件为例,康熙皇帝在选...
原创 司... 在三国时期,历史证明了司马懿,也被称作“冢虎”,最终才是最大的赢家。那么,当年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凤...
韩国出土1500年前木简,写着... 据韩联社11月20日报道,近日,韩国京畿道杨州市出土了1500年前的木简,引发关注。 这些木简属于朝...
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音乐会精彩... 2025年11月20日晚,百年传奇乐团——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音乐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震撼奏响。这支被...
道氏技术披露总额3553万元的... 道氏技术11月19日披露总额3553万元的对外担保,被担保方为广东道氏陶瓷材料有限公司。本次担保的担...
原创 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能够留下真实姓名的女性并不多,而清朝的孝庄皇后是其中记录较为真实的一位传奇女性。她...
原创 成... 成吉思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位伟大的军事统帅竟然是一个文盲。 作为一个典型的文盲,...
原创 安... 唐朝的府兵制最终崩溃,最根本的原因是均田制的破坏。均田制原本是为了保障参与兵役的百姓,确保他们拥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