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二战后,为何罗斯福不顾苏联反对,力挺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常?
创始人
2025-09-21 00:01:54
0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宣告成立,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国民政府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之一,幸运地被纳入五大常任理事国行列。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苏联曾全力反对中国成为五常成员,几乎导致这一决定的夭折。最终,凭借美国的强力支持,国民政府才得以加入。两个超级大国一方支持、一方反对,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可告人的算盘?

联合国的设想最早源自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设立国际组织的构想,并且在他心目中,四大常任理事国——中、英、美、苏——成为了最初的设定,仿佛是“世界四警察”。然而,随着国际博弈的复杂化,法国的戴高乐也被纳入其中,形成了今天的五常制度。罗斯福在提出这一构想后,立即遭到了苏联方面的坚决反对,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认为,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美、英、苏三大国足以主导,不需要中国的参与。那么,为什么莫洛托夫如此反感中国的加入呢?中国与苏联并无直接矛盾,但莫洛托夫却始终不愿意看到中国坐上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我们可以把联合国这个组织想象成一个全球性的“俱乐部”,五常国家就像是俱乐部的创始成员和核心控制者,而其他国家则类似于外部的“雇员”。在西方的全球化进程中,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世界各地的板块都被拉入了这一全球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运作规则,不仅由最强大的国家主导,而且在分配“势力范围”时,往往会涉及复杂的权力博弈。正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争斗不休,但没有一个国家能轻易吞并其他所有国家。在现代世界,即便是西方最强大的帝国,也无法消灭如斯拉夫、阿拉伯、波斯、中国等古老文明,虽然英美是传统的领导者,但他们也需要与其他“板块”的大国协商合作。

例如朝鲜和越南,这些地区自古以来都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若美国要在这些地方插手,必定要首先得到中国的同意。否则,两国可能陷入直接对抗,尽管美国强大,但若与中国发生冲突,中国凭借地理和文化的优势,也有可能占得先机。于是,在很多情况下,各国不得不通过谈判和合作解决问题。美国通过联合国这种机制,把不同国家拉到桌面上谈判,能有效减少冲突,并促使各国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各国无法达成共识,怎么办?这时,“一票否决权”便成为了最终的解决办法。这项制度意味着,如果五常成员中的任何一国反对某项决议,即使其他国家都支持,这项决议也无法通过。因此,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国家,必须具备足够的实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否则,虽然投下否决票,也无法阻止其他国家的行动。

举个例子,中国在联合国中,尤其是在近十年,频繁使用一票否决权,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叙利亚问题。自2012年起,美国对叙利亚实施一系列制裁和军事干预,然而,叙利亚始终安然无恙。与卡扎菲和萨达姆的迅速倒台不同,叙利亚政府为何能顽强抵抗?这背后,正是中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国中的一票否决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曾经没有足够力量的中国,在冷战时期,不得不投弃权票以示无能为力。然而,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尤其是苏联解体后,美国实现了单极化的全球霸权,中国的崛起使得这一局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那么,苏联为何如此激烈反对中国的加入呢?当时的国民政府虽然名义上代表着中国,但在国内外问题上都显得非常弱势。尤其是中国失去了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力,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更是依赖美国的援助生存,缺乏独立的国际影响力。相比之下,法国的地位则牢固许多。虽然法国在二战期间迅速投降,但它拥有广泛的西非殖民地,其他国家若想在这一地区有所作为,必须得到法国的批准。这让法国具备了与美苏抗衡的底气。

然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完全没有这样的“底气”。即便如此,罗斯福依然坚持将中国纳入五常,原因并非出于对中国的特别偏爱,而是美国的战略考量。最初,罗斯福设想的四大常任理事国是中、美、英、苏,但如果将中国排除在外,剩下的美、英、苏三国在联合国投票中将无法占据优势,尤其是美国与苏联的意识形态对立加剧,英国的现实主义使得它并非美国的坚定盟友。为了确保自己在联合国中的话语权,美国希望引入一个可以完全依赖的盟友——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这样一来,美国在联合国的投票中便能确保至少占据两票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应对美国这一做法,英国和苏联也把法国拉进了常任理事国的行列,以此对冲美国的优势。法国作为一个老牌殖民帝国,也具备了足够的地区影响力,尤其是在非洲。因此,美、英、苏三国的对立格局,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平衡。然而,历史的发展让人始料未及,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联合国仅仅维持了四年,便因失去对中国大陆的控制而陷入尴尬境地,最终被迫退守台湾。此时,美国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中国大陆加入联合国,必然会倾向于苏联,从而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美国总统杜鲁门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位,导致朝鲜战争爆发。此战后,美国依然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国际地位。然而,越南战争的爆发让美国陷入了困境。美国在越南的失败,显示了中国及苏联的巨大影响力。直到尼克松上台,才意识到没有中国的支持,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几乎不可能实现。正是因为这个认识,美国才最终接受了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现实。

从这个角度来看,联合国的五常制度,不仅体现了国际格局的力量博弈,也揭示了各大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与地位。而对于中国来说,能够恢复应有的国际地位,不仅是实力的体现,也标志着全球政治舞台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墨... 在三国历史中,关羽大意失荆州堪称改变局势的关键事件。失荆州之前,刘备集团在汉中击败曹操,且凭借荆州水...
原创 他... 在抗战时期,中国涌现出许多英勇的抗战将领,他们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
原创 大... 《——【·前言·】——》 清朝晚期,李鸿章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八位刚投降的太平军将领满心欢喜地入座。...
原创 许... 1973年,毛主席在一次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一项重要的调整计划:各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对调。自新中国成立以...
原创 “... 在西晋灭亡之后,中国的历史迎来了东晋和十六国时期的动乱。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大乱世,其中东晋是由司马氏在...
原创 一... 日本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度,始终将舒适与便利放在首位。从智能马桶到高速列车,再到各式各样的自动售货...
原创 朱... 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位特别的皇帝,他的故事堪称传奇——起点仅仅是一个破碗,装备全靠拾取,却凭借顽强的生命...
原创 初... 初唐风云:文人命运与时代洪流 唐高宗龙朔年间,长安城朱雀大街车水马龙,文人雅士怀揣科举梦云集于此。...
原创 日... 天皇是日本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日本人民的象征。从历史上看,天皇制度已经延续了126代,成为世界上历史...
原创 大... 朱棣能在靖难之役中取得胜利,姚广孝的贡献不可小觑。作为一位僧人,姚广孝几乎可以说是推波助澜,让朱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