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常常看到的清宫剧中,\"九门提督\"这一职务频繁出现。可以说,清朝早期的皇位更替几乎与九门提督的掌控息息相关。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为了对付鳌拜,康熙首先收买了当时的九门提督吴六一,使其效忠自己,最终才下定决心铲除鳌拜。而雍正继位时,手中也掌握着隆科多这张王牌,依靠这一关键人物,才得以顺利登基。
毫不夸张地说,在清朝历史上,“得九门提督,得天下”几乎成了共识。那么,这个九门提督究竟是什么样的职务?在今天看来,九门提督相当于什么职位呢?
九门提督的职能与背景
在讲解九门提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九门”这一概念。所谓九门,指的是当时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这些城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和阜成门。历史上,于谦曾采用“关门打狗”的策略,派重兵把守这九座城门,然后关闭外城门,成功在野战中击败了也先。如果这九门失守,意味着整个皇城,包括紫禁城都将暴露在敌人眼前,皇室安全岌岌可危。因此,九门的安全事关重大,是保卫整个大明江山的关键。九门的防守一旦失误,北京就有可能沦陷,整个朝廷也可能随之覆灭。
九门之外就是北京的外城,而外城与内城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如果九门提督封锁了九门,那么外界与内部的联系将会彻底断绝。这从侧面也说明了九门提督虽然掌管的只是九个城门的防守工作,但实际上,他的职能却足以影响整个北京城的安危,甚至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
九门提督的职务与现代对比
九门提督,通称“步军统领衙门”,直接负责管理整个北京内城门的防卫力量。就职能而言,他的角色可类比为现代北京的卫戍司令,而按照军衔划分,也可视为一位少将。这个职位看似简单,但实际掌握的权力和影响力不可小觑。
然而,九门提督的职权远不止如此。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我们可以看到,九门提督还负责很多其他重要事务,比如巡夜、扑灭火灾、编查保甲、执行禁令、缉捕嫌犯、断案等。这些职能显示了九门提督实际上还兼任了公安机关的职能,既是军职也是司法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吴六一。当时,魏东亭与他人发生冲突,九门提督吴六一恰好经过,立即采取行动将两人逮捕,并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先行处决。可见,九门提督不仅是军队的高级指挥官,还是当时北京的公安部门负责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九门提督的职能不仅限于守卫北京城,他在治安管理、民事案件的处理等方面也有极大的话语权,可以说是兼任了多个重要职能的超级官员。
九门提督的官职级别
从官职级别上来说,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是同一级别的官员。清朝的官职等级分为十八级,从正一品到从九品,而兵部尚书在清朝的品级属于正二品。与此类似,九门提督的品级也是正二品,属于清朝的高官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清朝的正一品大员极为稀少,通常只有荣誉性职位或者亲王级别的官员才有资格享有这一品级。而像兵部尚书、九门提督这样的重要职位,则是二品官职。
到了嘉庆年间,为了进一步加强九门提督的权力,嘉庆帝将这一职位的品级提升到了正一品,足见这个职务的重要性。因此,在当时的朝廷里,九门提督的地位几乎可以与兵部尚书相媲美。甚至有言论称,给一个兵部尚书的职位也不如当一个九门提督,因为一个是掌握着重兵,另一个则权力相对有限。
九门提督的担任者
由于九门提督这个职务的特殊性,它往往由皇帝的亲信担任。就像在《康熙王朝》里,不可能让一个汉人担任这一职位,九门提督通常都是由满洲人或者皇帝的亲信来担任。例如,慈禧时期的九门提督就是她的亲信荣禄,而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九门提督。
随着清朝的灭亡,九门提督这个职务虽依然存在,但在民国时期,逐渐被取代。1924年,九门提督的职权最终被移交给了督查厅,标志着这一历史职务的彻底消亡。
总的来说,九门提督不仅是清朝北京城的重要防线,他的权力和职能跨越了军事、治安、司法等多个领域,真正体现了“得九门提督者,得天下”的说法。在那个时代,这一职务无疑是权力的象征和地位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