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随着辽沈战役的落幕,傅作义迅速调动了四十多个师,整齐划一地排成一字长蛇阵,形成一条长达千里的作战防线。津沽和归绥分别位于两端,这样的布阵不仅使得敌军能够坚守阵地,还为他们提供了从海上南逃或向绥远西撤的可能性,展现出一种战略灵活性。
面对这张“长蛇阵”,解放军选择了“打蛇打七寸”的策略,旨在将敌人分割孤立,从而进行精确打击,以斩断其尾部,以防其南逃或西撤。东北野战军结合华北军区的力量,不待休整,迅速秘密入关,目标明确地盯住了蒋、傅主力,决意实现有针对性的歼灭,正式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
平津战役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敌军进行包围和分割,虽然并未直接交火;接着,从新保安开始发力,逐步攻陷张家口、天津,依次消灭敌军;最后,则是重点解放北平。
在战役的首个阶段,由华北军区主动发起攻势,围攻张家口,切断了傅作义西撤的退路。华野第三兵团迅速把张家口重重包围,而傅作义则调动了他最为得力的35军前来增援。这支军队是傅作义早年打拼的根基所在,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旺。此时,上级指令第三兵团要抓住这一机会,尽量围歼敌人,让敌军不得东逃,耐心等待主力部队的到来,适时发动攻击。
与此同时,负责在石家庄附近驻守的杨得志带领的第二兵团接到指令,要求迅速集结,并开始行动。敌军的35军则作为机械化部队,驾着四百多辆军用汽车迅速调动,形势转瞬即逝。为了确保不让35军与其他敌军会合,军方命令杨得志加速行军,确保在怀来与宣化之间设法拦截敌军。
这封电报的措辞深深印刻在杨得志的脑海里,甚至是他20年来战斗经历中少见的紧迫感。电报中清晰地指示道:35军正向东逃窜,必须遵循军委的多次命令,遏制敌军东逃的企图。如果发现敌人从下花园或新保安往东逃跑,将由杨、罗、耿负责。部队须迅速行动,切断敌人在宣怀两地的联系,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抵达,敌人就无处可逃。
最终,第二兵团在强行军的支持下将35军围困于新保安,傅作义急忙命令35军返回北平,然而35军却不断试图突围,最初他们尝试用一个团作为前锋,随后又组织两个团共同突围,却屡次失败。最后,傅作义决定直接派遣五个团,由他亲自指挥突围。尽管敌军全力反扑,曾一度攻破了杨得志的防线,但最终还是被抵挡回新保安。
在此期间,傅作义调动了暂时第三军、104师及第十六军向西支援35军。但敌增援部队在抵达前便遭到了解放军的顽强阻击。在东西两方夹击的情况下,敌军内部因恐惧而不敢轻举妄动,增援的部队尝试保存实力,但还是被逼逆转回归,无法与35军形成有效合力。
杨得志果敢出击,他的九个旅对新保安的两个师以及其它杂牌部队发起了全面攻击。在激烈的战斗中,敌军最终被彻底歼灭,缴获敌军人数高达1.9万。
新保安战役结束后,紧接着南方的天津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里,陈长捷的十多万部队被东野的34万大军迅速包围,经过29小时的鏖战,天津最终宣告解放,而北平则选择了以和平的方式处理。
进入1949年2月,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平津前线指挥部的代表们分别参观了北平与天津。在一次宴会上,一位宾客向杨得志介绍了傅作义。曾经的战场对手,如今却要在这里相视而笑。
傅作义主动伸出手,二人握手致意。傅作义面带微笑地说:“很高兴认识你,我早已听说过你的名字,只是没想过你如此年轻。”杨得志回以礼貌的回应:“你精神焕发,看上去身体康健!”
在愉快的谈话后,杨得志的参观日程继续进行,他先后游览了故宫、颐和园,还欣赏了梅兰芳大师的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