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正式成立,其组建由原新四军第七旅、山东军区第七师及独立旅和冀热辽第十九旅所合并而成,分别被改为十六师、十七师及十八师。十六师的师长王东保,十七师的师长龙书金,十八师的师长则是王兆相。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十六师并没有正式的师长,反而是由副师长代理该职务。这背后的原因不禁引发人们的好奇。
十六师的前身是一支历史辉煌的部队,源自红一军团的战斗队伍,其核心力量乃是抗战时期的115师343旅685团进行的调整而来。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都杰出非凡,始终作为主力参与各类战斗,累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该部队的主官为彭明治,曾任685团的参谋长,之后升任团长。在部队改编为苏鲁支队之后,彭明治被任命为支队长。为了适应作战需求,部队南下参与华中战役并编入新四军第三师,最终更名为第七旅。
彭明治是一位资深的军事指挥官,这支部队对他而言可谓是老部队。他自南昌起义时就以代理连长身份参与战斗,而这支部队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南昌起义时期。抗战胜利后,彭明治率领部队进军东北,抵达后,7旅在他的指挥下与梁兴初部队进行过不少硬仗。然而,在四平保卫战结束不久后,他便离开了前线。随后不久,六纵队成立,而7旅则改编为十六师,作为主官,彭明治理应担任师长,但因其仍在后方,最后由副师长王东保代理此职。
王东保曾任副旅长,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极具军事才能。或许考虑到彭明治日后可能重返战场,因此他在代理师长的职务上维持了较长时间。1947年,三战四平打响后,十六师及十八师被调往前线参战,接替第一纵队的部队。然而,当敌人增援赶到时,攻城部队不得不选择撤回。为了提高十六师的战斗水平,上级决定将第一纵队副司令兼第一师师长梁兴初调任六纵副司令兼十六师的师长。对此,大家都抱有期待,因为梁兴初对这支部队并不陌生,曾担任苏鲁支队副司令,并在这支部队中积累了丰富的指挥经验。
时隔多年再度回归老部队任职无疑会激励全体指战员的士气。众所周知,梁兴初在战斗中的指挥能力非同一般,不仅是这支部队的老首长,他在第一纵队中的作战表现也屡次获得赞誉。显而易见,上级调派他到十六师的目的在于强化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可惜,在短暂的整顿后,梁兴初很快被调去组建第十纵队。
在梁兴初加入十六师后,王东保的职务发生了变化,他被调整为副师长。然而,在梁兴初调离之际,王东保再次担任起了代理师长的职责。直至1948年3月,李作鹏被调任六纵担任师长时,王东保才回归副师长的角色。正如我们看到的,他的职务变动频繁而且未能正式任职,这在军队中实属少见。从六纵成立的起初,王东保一直担任代理师长,直到1949年部队南下至江西期间,他终于被正式任命为师长。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师长的位置是为彭明治保留的,但由于他的身体尚未恢复,直到1948年方才重返前线,并直接被安排担任兵团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