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合浦县人大聚焦文脉传承、生态保护、城市管理等领域,坚持上下联动助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使千年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合浦县被评为2025年度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之一,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明显县,连续5年获评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良法善治,守护海丝文化根脉。县、镇两级人大深入历史街区、文化遗址等联动开展专题调研,收集意见建议9条,让基层声音直达地方立法,多条“金点子”写入了《北海市合浦汉墓群保护条例》《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北海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等专项法规。联动开展历史文化保护方面条例的执法检查,夯实海丝非遗保护法治保障,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政策、资金等支持力度,助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升级改造、海丝文化遗址公园等建成开放,海丝非遗影响力持续提升。合浦汉墓群与汉城遗址被列入全国重大遗址清单,海丝非遗馆成为广西首个大型综合性非物质文化体验馆,海丝首港景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联创共建,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合浦县人大以合浦县文旅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依托,发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浦角雕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白耀华等专业领域代表作用,设立海丝非遗馆人大代表联系点,深度参与海丝非遗馆、海丝非遗街区建设,开发非遗研学课程和文创产品。组织专业代表联动提出《关于加大对海丝非遗馆扶持力度的建议》等建议,助力海丝文化保护传承,打造“海丝非遗+”业态,促进海丝文旅融合发展。组织代表参与海丝首港、海丝遗址公园、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配套工程等文旅项目建设,助力解决海丝首港进港大道、景区停车场等用地问题,推动海丝非遗馆、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海丝首港景区串点成线,形成环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体验精品路线。
一线监督,擦亮生态宜居底色。合浦县人大建立“问题收集—分级办理—跟踪问效”工作机制,将监督“探头”对准红树林、滨海湿地保护等关键领域,联动沿海9个代表履职活动中心、23个代表联络站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执法检查、人大代表视察、参与红树林生态巡护等,组织开展守护海洋生态暨“人大代表林”种植、法律法规宣传、红树林主题科普等活动,助力打造生态宜居魅力之城。开展代表“亮身份”行动,通过“定期接访+随机走访”“问需暖企+发放连心卡”“代表码上联”等活动,办理园区企业及群众诉求54件次,提交意见建议37件,推动落实29件,助推合浦工业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靶向发力,助推景区档次提质。合浦县人大聚焦景区消防、交通、应急、消费等关键节点开展专题调研,督促景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节假日安全巡逻、秩序维护,营造良好旅游环境。组织视察小组加强排污监督检查,推动解决海丝首港景区东门入口排洪渠臭味浓、空气质量差等问题,提升游客旅游体验。设立人大代表联系点,开设民意窗,征集意见建议,加强意见建议督办,聚焦痛点打通文旅“主动脉”,推动景区建设不断提档升级。2025年前三季度合浦县旅游人数1164.33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收入149.22亿元,同比增长12%;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17.8亿元。
聚力攻坚,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合浦县人大聚焦提升城市品质、破解城市综合管理难题等方面,以专题询问、巡河问水等方式,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西门江“一江两岸”环境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加快见效;围绕文明礼让、交通出行、市场整治、城乡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让城市管理接地气、高效率、有温度。近两年新建污水管网5.818公里、DN75以上供水管网近9公里,修复完善、新增县城区停车位3500余个、非机动车位4000余个,环卫市场化改革项目高效运行。
汉韵古风越千年,海丝繁荣今依旧。从文化保护到文化传承,从让文物说话到激发文旅活力,人大代表履职的步伐从未停歇,人大赋能文旅的故事继续书写,将推动千年古郡在文旅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定。(刘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