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600年皇家贡品御窑金砖遇上“人间天堂 福气苏州”的硬笔书法笔墨,一场非遗与青少年文化的跨界对话正式开启。11月20日起,2025年“引力播”苏州市中小学硬笔书法文化项目携手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推出“复赛留念”联名文创——御窑金砖杯垫,同步上线的还有《御窑金砖制作天道人事图》联名款奖状,为赛事注入厚重文化底蕴。

“复赛留念”联名文创——御窑金砖杯垫出炉。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 实习生 贡苏柳/摄
被誉为“天下第一砖”的御窑金砖,以敲之有声、润如墨玉、断之无孔的特质闻名,虽不含黄金,却因精工细作、成品率低而价值堪比黄金。其历史始于明代永乐年间,陆慕地区得天独厚的黄泥资源与精湛工艺,让这里的方砖获永乐皇帝钦点为皇家专用,传承至今已逾600年。2006年,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成为该技艺唯一责任保护单位,也是目前唯一有能力生产古法金砖的厂家。
此次推出的联名杯垫,堪称“微缩版金砖”。制作团队精选陆慕本地黄泥,自今年夏天启动制作,严格遵循练泥、制坯、焙烧、窨水等20多道工序,历时3-4个月才完成批量制作。8厘米宽、1厘米厚的杯垫上,清晰印刻着“人间天堂·福气苏州”的项目主题,质感与色泽均与皇家金砖一脉相承。御窑金砖联名杯垫限量1000份,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苏州市中小学硬笔书法文化活动”了解更多。

陆慕黄泥经过练泥环节,过滤掉杂质。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 实习生 贡苏柳/摄

在制坯车间,能工巧匠对泥料进行塑造,印刻“人间天堂·福气苏州”的项目主题。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 实习生 贡苏柳/摄

泥坯在窑炉经过高温烧制而成。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 实习生 贡苏柳/摄
“这场跨界早有历史渊源。”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砖陶文化创意室主任孙坚介绍,相传明代文徵明曾以金砖为纸练习书法,乾隆南巡时更挑选上百块金砖带回京城,供皇子皇孙练字使用。“用金砖杯垫作为复赛留念,既是对这段历史的呼应,更想以非遗载体激励学子精进书艺。”
除了实用的杯垫,联名奖状同样暗藏巧思。设计团队特别融入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厂长金瑾主导绘制的《御窑金砖制作天道人事图》,图中完整呈现了29道工序与四季气候、五行生克的契合之道。“顺天道,尽人事,方土窑而出金砖。”金瑾解释,这不仅是金砖制作的秘诀,更想借此传递给学子“匠心成事”的道理,而金砖本身正是“天人合一”的工艺典范。
这场跨界合作,也是御窑金砖“破圈”的最新尝试。自2016年砖陶文化创意室成立以来,10余名90后团队成员深耕文创研发,已推出书法练习砖、尺方小金砖、金砖镇纸、金砖杯垫等兼具文化性与实用性的产品,让小众非遗转变为大众消费品。目前,工厂正在改建研学场地,计划推出非遗研学游,让青少年能沉浸式体验练泥、揉泥、制坯等工序。
“古法金砖是苏州的文化根脉,更是‘千锤百炼方成大器’的精神象征。”金瑾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非遗与教育、文旅等领域的融合,让御窑金砖真正走进现代生活。
(编辑: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