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叶利钦为何要让苏联解体,当总统不好吗?多年后久加诺夫说出缘由
创始人
2025-09-18 03:01:21
0

叶利钦,作为现代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一直以来都被历史学者评价不一。部分人认为他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推手,甚至认为他为俄罗斯的困境负责;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具有独到的眼光,特别是在选定普京作为继承人上,认为这是保障俄罗斯未来繁荣的明智之举。更有一些人认为叶利钦不过是西方的“棋子”,他们认为他可能是西方在冷战期间的“第五纵队”,疑问着:如果他真是间谍,如何能让苏联度过危机?

虽然叶利钦的历史背景早已远去,许多谜团或许再也无法解开,但关于他为何坚持推动苏联解体,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根源。俄杜马的两任主席之一,久加诺夫便曾指出,叶利钦走向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他内心的思想腐化。这个观点,引发了对叶利钦复杂人物性格与行为的深刻思考。

叶利钦的童年是在仇恨与屈辱中度过的。他出生之前,家族曾是富裕的地主,拥有大片的土地和丰富的财产。然而,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叶利钦的家族被定性为“富农家庭”,他们的农场被当局没收,全家人被迫流放至西伯利亚。尽管叶利钦还未出生,但祖父的屈辱却深深影响了他。对苏维埃政权的仇恨种子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叶利钦在其自传《总统札记》中愤慨地写道:“就因为祖父家财丰厚,才遭受了这样的命运!”自此,他便心生一股“夺回家产”的冲动,甚至曾一度幻想,自己能够成为“窃国大盗”,取而代之。

进入青年时期,叶利钦的才华开始显现。尤其在基建领域,他展现出了出众的能力,这也让他得到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二书记里亚博夫的器重。1968年,在里亚博夫的推荐下,叶利钦顺利成为建设部长。到了1976年,里亚博夫被调往莫斯科,他离开时提名叶利钦担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州委书记。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对叶利钦并不熟悉,原本打算否决这一提名,但在里亚博夫的坚持下,勃列日涅夫最终无奈同意。

按理说,里亚博夫对叶利钦的提携应当受到感激和回报,但事实却是,叶利钦对这位曾为他铺路的政治导师心存轻蔑。正如他对苏维埃政权中的其他官员一样,一旦掌握更大的权力,叶利钦甚至毫不留情地将里亚博夫踢出了局。这个举动充分反映了叶利钦对当时体制的深深不满,也为后来他不断挑战苏联体制埋下了伏笔。

1986年,叶利钦顺利成为莫斯科市委书记,成功迈入中央权力核心。原本,他以为自己已经接近了掌控权力的巅峰。然而,戈尔巴乔夫对他的野心心知肚明,公然在党内会议上指责叶利钦为达个人目的不择手段,最终迫使叶利钦辞去市委书记职务。许多历史学者认为,若叶利钦真有与西方国家勾结的迹象,这时正是一个转折点。对他而言,自己为国家做出的诸多贡献,最终却以丧失职位和名誉告终,这个结局显然让他无法接受。

虽然指责叶利钦与西方国家暗中勾结的说法可能过于极端,但他确实在了解西方国家有意分裂苏联后,选择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在他看来,俄罗斯应当成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不是被腐朽的苏维埃政府所控制的附庸。叶利钦公开发表言论,呼吁俄罗斯人民为自由而战,甚至提出俄罗斯应当独立,与世界任何国家签订外交政策,摆脱苏联的束缚。在叶利钦的煽动下,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苏联加盟共和国纷纷发表独立宣言,这个曾经强盛的帝国终于走向了分裂的边缘。

许多人不解,为什么当时的俄罗斯民众会相信一个如此口无遮拦的政客?原因其实很简单:经历了近三十年的美苏军备竞赛,苏联内部经济已经走向崩溃,民众生活困苦,食不果腹,四处流离。在这样的困境中,任何一个敢于站出来呼号的人,都会得到人民的热烈支持。而叶利钦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成功地在1991年6月,当选为俄罗斯首任总统,以57.3%的得票率赢得民心。事实上,苏联已经名存实亡,到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主动辞去职务并解散了苏共中央,苏联彻底走向解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证明,叶利钦虽具备激励人心的演讲才华,但他并非一个适合进行深远改革的政治家。他推行的“休克疗法”将俄罗斯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甚至一度陷入严重衰退。他发动车臣战争,使得俄罗斯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的平均寿命因此下降了四年。同时,他还与寡头阶层进行大规模的合作,最终让寡头们掌控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甚至渗透到政界。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人民才逐渐醒悟,意识到自己被这个政治家彻底欺骗。

从叶利钦的个人经历可以看出,他推动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不仅仅是外部因素,更是内心的驱使。久加诺夫曾指出,叶利钦的“思想腐化”正是他决策的根本原因。这种思想的变迁,正是时代特征的体现。在斯大林时代,苏联由于外部压力而高度团结,苏维埃精神一度被视为带领苏联走向胜利的指引。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冷战的影响以及苏联内部的改革运动使得苏维埃的封闭性逐渐被瓦解,新的领导人开始怀疑苏维埃精神能否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以及叶利钦等人,都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最初的信仰。随着对西方模式的向往,他们的内心逐渐种下了“西方化”的种子。叶利钦无疑是这一趋势的代表,他的思想深受西方影响,而这种影响最终导致了他采取了种种与传统苏维埃精神背道而驰的改革措施。而正是这种“西方化”的道路,最终改变了俄罗斯的命运,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思想的腐化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瓷器鉴定开证书第三方机构讲解瓷... 怎样准确的鉴定一件瓷器的年代?科学分析古代瓷器釉面釉色的元素成分,是瓷器考古研究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
原创 元... 在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宣布建立明朝并自立为帝。明朝一成立,朱元璋便立刻派兵北上进攻元朝的大都,并...
原创 洪... 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一位英明且严于律法的开国皇帝。他的严格治理原则原本可以有效地促使百官遵...
这四次单挑结果令人生疑:莫非关... 蜀汉五虎大将的排名,在《三国演义》中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是刘备派往荆州封赏关羽的前部司...
原创 明... 阅兵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9月3日,解放军仪仗队和装备方阵将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隆重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
原创 朱... 1947年3月18日,党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艰难道路。仅仅十天后的3月29日晚,党...
原创 此... 陈庆之是梁朝的著名将领,他带领七千人北上,所到之处无不凯歌高奏、所向披靡,轻松占领了北魏的都城洛阳。...
泽连斯基:这场战争的年度成本及... 当地时间1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欧洲议会议长萝伯塔·梅措拉举行会晤并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这是梅措...
三峡重庆段最大战国墓揭秘 6月25日,奉节永安镇墓群M99号墓出土随葬品的研究成果出炉。 从2005年开始,重庆市文物考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