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焚尸炉的铁门猛烈关闭发出的金属撞击声撕裂了热闹的春节档,张艺谋携手《悬崖之上》的黄金团队,推出了电影《731》,将那被冰封了八十年的历史档案缓缓在银幕上展现。在哈尔滨郊外宁静的遗址上,731部队的阴影从未真正消逝——这一恶魔部队在短短五年间直接导致至少3000人死亡,破坏性的细菌战波及华北地区的超过20万平民。而现在,一部电影正在努力为这段历史重新给予解读。
在731部队遗址的平房区前,中学生们举着研学手册,惊呼道:“比鬼屋还刺激!”这种对历史创伤的误读,正是影片所要抵制的。张艺谋的团队倾注三亿打造的并不只是感官刺激的地狱场景,而是一座精密的历史实验室:焚化炉前并没有撕心裂肺的惨叫,只有温度计陡然下降的刻度;解剖台上没有血肉横飞,仅剩档案柜中编号分明的实验报告。“我们记录的是罪证而非贩卖痛苦。”导演的镜头如狙击手般精准——当日本军医颤抖的手在活体心脏剖面上测量血压数据时,冰冷的数据相较于任何血浆都显得更加窒息。
真正令人震惊的并不是那些残酷的场面,而是散场时银幕上闪过的现实片段:东京医学教授山本康夫握着哈尔滨老人李淑珍的手,透露自己祖父曾在这栋楼工作。两位老人布满皱纹的手在特写镜头中交织,如同盘错的树根。片尾滚动着由中、韩、日三国学者共同考证的317名731部队成员名单——这份尘封的档案首次通过电影这一媒介公开。当观众看到名单中“北野政次”等战犯,后来竟然成为了日本制药公司的高管时,黑暗与现代社会之间的隐秘联系令人不寒而栗。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马勇在映后论坛中表示:“731并非孤立的恶魔,而是现代性异化的极端样本。”影片中巧妙植入的当代隐喻引人深思:年轻研究员面对实验数据时流露出的狂热眼神,过去与现在在蒙太奇中重叠。上海点映场外,95后观众王琳在社交平台上写道:“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爷爷从不买日本药。”那把曾经切割活体的手术刀,如今正在细致地剥离历史的脓肿。
随着哈尔滨731遗址迎来春节后的首个参观高峰,研学手册上还新增了影片的二维码。曾经高喊“比鬼屋更吓人”的少年们,现在却在“母爱实验”的展柜前静默驻足——玻璃柜中母亲护住婴儿的骨骼姿态,与影片中为保护实验数据牺牲的女研究员形成了跨越时空的互文。银幕上的寒光最终成为照亮认知的无影灯,在记忆的实验室里,历史的毒素正在逐渐转化为面向未来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