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从1949年建国至今,已过去74年。每当回顾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奋斗的革命先烈事迹,我们心中总会涌起澎湃的情感,肃然起敬。曾经,开国将帅们英勇善战,凭借着小米加步枪,艰难推翻了旧社会,把一个满目疮痍、贫弱的旧中国,改造成了今天独立富强的新中国。如今,细数那些曾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1614名开国将军,唯一仍在世的是101岁的王扶之将军,其他的英雄们早已英勇离世,留下的是无尽的敬意和怀念。
王扶之将军是唯一健在的开国将军,他出生在陕西子洲县的一个贫寒家庭。五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带着他辗转投奔延安的亲戚,开始谋生。尽管生活依旧困顿,但父亲看到家族的贫穷命运,决心让王扶之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他把王扶之送进了私塾,但因为家境实在贫寒,王扶之只上了三个月的书就辍学了,转而去放牛。虽然短短三个月的求学经历,但对他的成长却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奠定了他今后勇敢机智的基础。
在年轻时,王扶之最崇敬的人是刘志丹——那位领着贫苦百姓闹革命的英雄。就在这个时候,红军扩军的消息传来,王扶之心生向往。年仅12岁的他已经有1.6米的身高,于是他谎称自己已满16岁,成功报名加入了红军。尽管队伍贫困,王扶之刚入伍时没有军装,也没有武器,仅仅配了一把梭镖。就在一次战斗中,趁敌人溃退,王扶之机警地抓住机会,用梭镖对准敌人背后,果敢喊道:“缴枪不杀!”敌人果真因惊慌失措,乖乖地投降了。那时,王扶之缴获了自己的第一支枪,这也成为了他革命生涯的起点。
抗日战争期间,王扶之的机智与勇敢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在一次任务中,日伪军在涟水的五港口建立了一个炮楼,控制了重要的交通要道,给我军的行动造成了很大障碍。黄克诚师长将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王扶之,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渗透敌人,甚至在一次传递情报时,巧妙地用打麻将作掩护,成功避过了敌人的查问,帮助八路军获取了情报。
在抗战过程中,王扶之不仅作战勇猛,还展示了令人惊叹的骑术。1939年,他获得了一辆自行车并迅速掌握了骑行技巧。由于师长黄克诚近视,骑马不便,王扶之便成了黄师长的“坐骑”。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黄克诚师长几乎都坐在王扶之的自行车后座上指挥战斗,参与了六次反“扫荡”战斗,粉碎了日军的消灭华中军首脑机关的计划。张爱萍将军曾幽默地调侃道:“你的自行车背后驮的可是三师的司令部啊!”
解放战争时期,王扶之参与了辽沈、平津、平型关等战役,并凭借着机智和勇敢,屡立战功,快速晋升,最终在建国时已是团级军官。之后,王扶之还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极为惊险的时刻。1952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115师代师长的他,所驻山洞指挥所在敌机轰炸中被完全摧毁,山洞顶部坍塌,王扶之与其他六人被埋在废墟之下。经过38个小时的生死挣扎,他们终于被救援队发现,成功营救。
这一事件令王扶之感慨万分,也让他终生铭记。至今,他每每回忆起这一经历,都会对苍蝇心存感激,因为正是几只苍蝇飞出山洞,才让救援队找到了生还的希望。自此之后,王扶之再也不敢打苍蝇,他将苍蝇视作自己生命的“救命之精灵”。
王扶之将军是开国将帅中最年轻的一位,他从12岁便投身革命,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烽火岁月。他与其他革命先辈共同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成为了无数人心中永远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