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的贪官,最令人铭记的名字莫过于那个富可敌国的和珅。他的财富之庞大、价值之惊人,古今罕见,甚至他的个人家产就超过了整个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和珅的财富积累,在乾隆帝去世后被嘉庆帝彻底抄家,因此尽管他一度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最终未能得以保存。然而,清朝还有一位同样家财万贯的重臣,他的财富不仅传承了下来,而且其产业遍布全国。他的子孙凭借这些资产开展商业活动,至今他们依然是亿万富翁。那么,这位大臣究竟是谁呢?
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期的清朝。当时,清廷内外交困,朝廷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财政捉襟见肘。面对如此困境,清政府决定动员地方团练来镇压太平天国。在众多地方大员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迅速脱颖而出,掌握了大量地方军队。例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都成为了重要的地方武装力量。
李鸿章虽然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由他提携而逐渐受到朝廷重用,但随着他权力的增强,李鸿章也开始逐步推动自己的目标——“自强”与“求富”。然而,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早已困窘,难以支撑起这些洋务事业。李鸿章通过开办一系列洋务企业,例如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得李鸿章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不过,李鸿章的财富并不完全来源于合法途径。作为一位深受清朝官场腐化影响的官员,李鸿章的行贿受贿行为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他虽身为大学士和一等伯,依照清朝当时的标准,年薪并不算丰厚。根据记载和李鸿章本人的言辞可知,李鸿章的合法收入有限。清朝大学士每年领取的俸禄为180两白银,外加180斛米,而一等伯的年俸则是510两白银。此外,李鸿章每年还可领取“养廉银”15000两,以及在京职务期间每月额外领取的5两银子补贴。即便如此,李鸿章每年合法收入也不过16000两白银。
根据李鸿章去世后留下的遗产,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腐败程度。容闼曾形容李鸿章的遗产为“文忠绝命时,有私产4000万以遗子孙”。即使这个数字有所夸大,但即便是1000万,这个财富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李鸿章合法的收入。可以看出,李鸿章在积累财富过程中,确实存在严重的贪污行为。尽管他开办了许多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工厂,并创建了北洋水师,但他个人的腐败问题,依旧是事实。
李鸿章的财富不仅仅体现在他个人的收入和资产上。他的家族资产也非常庞大,名下的土地、房产、股票和银行存款都让人瞠目结舌。相比之下,和珅的财富积累除了乾隆帝的宠信外,还得益于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可惜在甲午战后,清朝的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尤其是在列强的侵略和赔款压力下,财政赤字严重,每年总收入不足千万两白银。而李鸿章的巨额财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此外,从俄国的史料中我们得知,李鸿章在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时,曾收受俄国的贿赂。特别是在1895年,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一条约让日本势力迅速渗透到中国东北,这引发了俄国的强烈反应。为了“保住”辽东半岛,俄国不仅公开表示支持清朝,还通过各种方式行贿清朝官员,其中就包括李鸿章。李鸿章接受了俄国的贿赂,甚至在与俄国的秘密谈判中,签订了《中俄密约》。根据俄国的档案和当事人的回忆,李鸿章至少两次收受了俄国的贿赂。
虽然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但他在许多方面损害了国家利益,尤其是他与列强的勾结,损害了国家的主权与财富。综合来看,李鸿章既有功也有过,堪称一个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
信源:
《李鸿章受贿考》——中国知网 作者:杨益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