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语言游戏中,常见的现象就是将“悲剧”戏谑地写成“杯具”,或者把“满江红”巧妙地称为“半池绿”。这种用同义词、反义词甚至同音字替换原有名称的做法,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王莽时期就已出现。公元9年,王莽篡位称帝后,便开始对全国范围内的地名进行大规模的更改,采用了大量同义词、反义词以及同音字。
其中反义词的改写有,东昏改为东明,曲周改为直周,刚县改为柔县,圆阴改为方阴等;同音字的替换则有九门改为久门,灵州改为令周。同义词的调整则包括将安平改为安宁,增地改为增土等。除此之外,也有些令人困惑的变动。例如,原本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内郡”,竟被改为了“后队郡”;以颍水得名的“颍川郡”被更名为“左队郡”。更奇怪的是,“南阳郡”被改为“前队郡”,“弘农郡”改为“右队郡”,为了完成“前后左右”的搭配,甚至完全忽视了地名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王莽建立新朝后,全国一共设有125个郡和2230个县,而这些2355个郡县中,现如今能够确认有历史记载的只有1701个,其中有821个地名发生了变化,占比几乎一半。由于很多更名记录已经遗失,实际修改的数量可能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回顾历史,恐怕只有后来的太平天国将江西改为姜西、黑龙江改为乌隆江的举动,能与王莽当年的做法相比拟。
值得庆幸的是,王莽的更名并非完全没有规律。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则便是“去汉换新”。即将地名中的“汉”字替换为“新”字。例如,将“安汉”改为“安新”,“汉中”改为“新成”,“汉阳”改为“新通”等。王莽还通过更名来为自己的政权赋予新意。
在西汉时期,帝王们都非常注重墓地的建设,因为每位皇帝都希望有一座庄严的陵墓。汉高祖刘邦称帝后,第二年便开始修建自己的长陵。此后,其他汉朝皇帝纷纷效仿,皇陵不再单单是一座坟墓,而是成为了一座带有城镇性质的地方。王莽对这些帝陵地名进行了调整,如将长陵改为长平,安陵改为嘉平,阳陵改为渭阳等,其他与西汉开国皇帝及重臣相关的地名也未能幸免。
例如,刘邦的故乡沛郡被改为吾符,韩信的封地淮阴改为嘉信,萧何的封国如酂改称赞治,陈平的封国曲逆更名为顺平等。与汉朝相关的历史遗迹几乎都被王莽改头换面。另外,王莽还将一些地名加上了“新”字,比如将西河改为归新,苍梧改为新广,阳城改为新安,信都改为新博等。
然而,有一些改动显得特别牵强,比如将“潭中”改为“中潭”,“临颍”改为“监颍”,“松兹”改为“诵善”等。这些改动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反而显得华而不实。地名本应承载着历史的文化和记忆,但王莽却希望通过更名来完全抹去汉朝的痕迹,重塑历史。
事实上,王莽在称帝之前就已经展现了他随意更改地名的习惯。公元4年,王莽得知羌人首领良愿将青海湖等地献给汉朝,以示友好后,他便向太皇太后提议:现在天下各地已有东海郡、南海郡、北海郡,为何没有西海郡呢?于是,西海郡的名字便由此诞生。此举不仅为王莽赢得了舆论支持,还为他树立了与四方异族建立联系的形象。
王莽一贯极其重视自己的形象,早在他步入仕途之初,就开始不断塑造自己的名誉和声望。诗人白居易有句诗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意思是,如果王莽在篡位之前去世,他很可能会被后人尊崇为一代英杰。正是通过这样的“人设包装”,王莽成功地攫取了皇权,并且在即位之后继续通过各种手段,巩固和塑造自己的形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莽要求自己的儿子自杀事件。建平二年,王莽之子王获杀害了家中的一名奴婢,王莽得知后,将儿子逼迫自杀。这一举动震惊了朝野,因为在当时,贵族家庭私自杀害奴婢虽然违法,但并不至于判处死刑。王莽的这一举动,不仅打破了当时的社会习俗,还让他在人们眼中成了一个“宽厚仁爱”的父母官。尽管他自己在后来购买了女奴送给大将军朱子元,却依然赢得了权贵们的称赞,成为了既能获得百姓支持又能拉拢权贵的“圣人”。
王莽通过这种“逼子自杀”的事件,成功地让自己成为了舆论的焦点,甚至因这件事,他的支持者们纷纷上书请求让王莽重新回朝掌政。最终,在舆论压力下,王莽得以重返朝堂并再度掌握权力。不久后,汉哀帝去世,太后将军国大事全权交给了王莽,王莽的帝位之路也因此铺平。
王莽在称帝过程中,最成功的“包装”就是通过“正名”来完成的。他以“皇天上帝受命”的名义,正式称帝,建立了新朝。在这个过程中,王莽通过更改地名来实现他的政治目标。他的做法充分展现了一个古代政治人物如何通过操控舆论,塑造自己形象,进而巩固政权。然而,这些大刀阔斧的改制措施,并未带来实际的社会进步,反而加剧了百姓的困苦和社会的不安。
因此,王莽的更名行动虽然规模庞大,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地名的更改没有为百姓带来实质的利益,反而使得日常生活中出现了更多的困扰。例如,辽阳改为辽阴,令人更加困惑难辨。王莽的改革,虽然看似给政权带来了新气象,但实际却没有解决百姓的痛苦,反而加剧了他们的困境。地名的改变无法改变民生,最终引发了民间的怨声载道。
王莽通过更名等手段,宣示天下,标志着新朝的建立,并试图通过这样的“正名”手段,将社会各个方面都纳入自己的统治轨道。然而,实际上,这一切的改制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反而令社会更加动荡,民众更加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