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十二位功勋卓著的大臣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而其中有四位在满清入关之前便已经去世。他们分别是: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以及图尔格。每一位的背后都折射出满洲历史的一个重要篇章。
扬古利是唯一一位不仅被封为一等公爵,还被追封为“武勋王”的开国功臣。他不仅娶了太祖皇帝的女儿为妻,地位位居贝勒之后,可谓尊荣至极。扬古利参与了太祖统一女真部以及与明朝的数场重要战役,并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立下赫赫战功。尽管他并未如“开国五大臣”那般在天命年间占据至高的威望,但他却在太祖、太宗两朝仍享有崇高的地位,最终因战死沙场而被追封为武勋王,配享太庙,享受历代的敬仰。
费英东则是苏完部首领索尔果之子,年仅25岁便随太祖投效,在诸多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费英东还曾娶了太祖长子褚英的女儿为妻,进一步稳固了他在清朝开国大臣中的地位。1615年,他被列入了“五大臣”之一,直到五年后因病去世。其后,皇太极为他追封,将其神牌安置于太祖皇帝神牌的左右。
额亦都,无疑是太祖最为信任的开国功臣之一。早期在太祖的创业过程中,族人曾试图暗害太祖,而额亦都恰恰成为了太祖的保护者之一。正是因为额亦都多次保护太祖免于危险,才得以在历史中占据一席之地。额亦都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受到了太祖极高的宠信,甚至太祖将自己的女儿穆库什嫁给了他。1621年额亦都去世后,皇太极将其追封为配享太庙的开国功臣。
至于图尔格,作为额亦都的亲生儿子,他与遏必隆有着特殊的关系。遏必隆不仅是清史中有名的政治人物,而且他的家族也在满洲历史上崛起,为大清朝立下赫赫战功。而图尔格尽管在家族地位上不及遏必隆,但却凭借自己的英勇与智慧,赢得了与父亲一样的荣耀——他同样被追封为配享太庙的功臣。
图尔格的父亲额亦都,正是清朝的开国五大功臣之一。额亦都不仅在满洲历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还为满洲部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觉罗氏家族的崛起上,额亦都发挥了关键作用。额亦都的后代,尤其是在其16个儿子中,涌现出了许多出色的人才,而图尔格便是其中之一。
图尔格的母亲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堂妹、太祖皇帝的伯父礼敦的女儿礼敦。礼敦是太祖父亲觉昌安的长子,武艺高强,才智过人。礼敦协助父亲在赫图阿拉城一带抵御敌人的入侵,为家族积累了显赫的声誉。尽管礼敦在太祖皇帝创业之前便去世,但其功绩仍旧被永载史册,成为开国功臣之一。礼敦去世后,甚至被追封为“武功郡王”,同太祖、太宗一起配享太庙,可见其在满洲历史上的重要性。
图尔格的父亲额亦都同样拥有崇高的声望。额亦都不仅被赋予了重要的军事职务,还将自己的家族利益与太祖紧密相连,进一步巩固了家族的地位。图尔格的母亲穆库什公主(太祖的第四女)与额亦都的婚姻,进一步加深了两家族的联系,也让图尔格的出身更加显赫。
图尔格出生后,在家族的影响下从小便开始参与满洲的军事行动,跟随父亲一起征战沙场。年轻时的图尔格就已经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屡立战功,逐渐崭露头角。直到1626年,皇太极继位后,图尔格的才华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在满洲的八旗军中,每一旗都设置了两位大臣,被称为十六大臣,而图尔格正是其中之一,并且很快晋升为镶白旗固山额真,位列“八大臣”之内。
尽管图尔格的父亲额亦都在军事上已经成就非凡,但图尔格在天聪年间,凭借自己的个人成就,也得以配享太庙,这一荣誉完全是由他的战功所赢得的。
图尔格的战功之一便是在天聪元年(1627年)参与的锦州、宁远之战。尽管后金军在攻打这两座城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图尔格并未因此气馁,依旧在战场上拼尽全力,屡次击退敌军,为清朝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后的几年里,图尔格不仅参与了多次战争,还屡次受到皇太极的赏识与重用。尤其是在天聪五年时,图尔格被重新启用,并且担任了重要的军事职务。此时的图尔格已经不仅仅是作为家族的继承人存在,他已经在军事上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开国功臣。
然而,图尔格的仕途并非一路顺风。在个人生活上,图尔格与穆库什公主的离婚事件对他的声誉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段婚姻的破裂,牵扯出了一系列家族矛盾,最终导致图尔格被暂时削职。然而,皇太极对图尔格的重视并未因此改变,不久后图尔格便重新得到了重用。
在随后的数年里,图尔格继续参与了对明朝的征战,不仅屡次立下赫赫战功,还屡次晋升。在他的一生中,图尔格参与了多次决定性的战役,尤其是在松锦会战和山东战役中,图尔格凭借个人英勇以及卓越的指挥才能,为清朝赢得了重要的胜利。
图尔格的家族,虽然未如遏必隆的家族那般显赫一时,但图尔格凭借自己的才干与战功,确立了自己在清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他最终在顺治帝和雍正帝的支持下,得以享受了应有的荣耀——配享太庙,并且被进封为三等公爵,世代承袭。
图尔格不仅仅是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还是清朝历史上少数几位因个人战功而被配享太庙的皇族子弟之一。他的故事,见证了清朝从崛起到盛世的辉煌历程,也成为了满洲贵族在清朝建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