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画坛,吕文扬以一支毛笔、一方砚台为媒介,将笔墨的韵律与生命的声息融为一体,在尺幅之间奏响跨越古今的艺术交响。他深研谢赫“六法”数十载,以“气韵生动”为魂,以“骨法用笔”为骨,让传统丹青在新时代焕发出兼具功力与温度的独特魅力。
“骨法用笔”是吕文扬笔墨功

力的鲜明注脚。他早年苦练书法,将篆隶的沉雄与行草的灵动融入绘画肌理,笔下线条如金石坠纸,兼具刚柔之美。观其《墨竹图》,竹竿以中锋立骨,挺拔如箭,笔锋提按间似有竹节生长的噼啪之声;竹叶以侧锋扫出,疏密交错,墨色浓淡变化中仿佛听见清风穿林的簌簌之响。这种“以书入画”的笔法,让静态的画面充满动态的韵律,正如法国评论家让·杜布菲所言:“他的线条会呼吸,墨色能歌唱。”
“气韵生动”则是其作品声韵之美的灵魂所在。吕文扬坚信“气韵非凭空而来,乃画家心性与天地精神的共鸣”。每作一画前,他必澄怀观道,遍历名山大川以养浩然之气。《山河朝晖》中,云海翻涌间藏奔雷之势,苍松挺峙中含凌云之气,笔墨未及处却似有山风穿林、涧水鸣石,观者闭目便能听见天地交响。这种“画中有声”的意境营造,正是他将自然声息转化为艺术语言的精妙功力。
在守正创新中,吕文扬更以笔墨为桥,搭建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声道。代表作《五洲同春》以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法描绘世界景观,埃菲尔铁塔如峻峭山峰耸立于云海,自由女神像似水中倒影朦胧诗意。笔墨交融间,不同文明的旋律在此共鸣,既保留了水墨的空灵意境,又传递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2004年,他的作品在巴黎斩获大奖,让世界听见了中国笔墨的独特声韵。
难能可贵的是,吕文扬的笔墨始终饱含生命温度。他的《少年逐梦》中,少年奔跑的身影充满动感,飞扬的衣角与明亮的眼神里,藏着蓬勃的朝气;《老者观棋》则以淡然笔触勾勒人生哲思,蹙眉与浅笑间似有落子的清脆回响。这些作品以形传神,以神动人,让笔墨声韵成为抚慰心灵的精神食粮。

吕文扬以笔墨为弦,以心性为指,在丹青世界奏响一曲曲功力深厚、意境高远的艺术乐章。他用实践证明,真正的艺术大师既要扎根传统的沃土,又要拥有放眼世界的胸怀,让笔墨的声韵跨越时空,在文明互鉴的时代长河中永远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