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过雪山时陈锡联精疲力竭无法再走,警卫员急中生智想出一个办法
创始人
2025-09-16 09:31:29
0

1934年,中央红军在第5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不放弃原定的南上路线,转而决心北上,穿越险峻的雪山。时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师长的陈锡联带领部队率先踏入雪山地区。

然而,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粮食严重短缺使得队伍士气低落,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倒下,陈锡联自己也因高烧和体力透支,几乎无法继续前进。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为了不拖累队伍,陈锡联决定独自留在雪山上。然而,他的警卫员坚决反对这一决定,几番劝说无效后,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计,保住了陈锡联的生命……

生死关头的紧急应对,警卫员巧妙救援

经过长时间的跋涉,陈锡联所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终于来到了四川省最西端,眼前巍峨的雪山耸立在天际,四周一片白茫茫的雪海,天与地似乎没有界限。这就是他们必须翻越的——夹金山。

大多数士兵从未见过雪山,当他们看到这座壮丽的自然景观时,都不禁被其震撼,跃跃欲试。为了更加了解雪山的地形,陈锡联特意找来了当地的牧民打听夹金山的情况。牧民们听到后,神色突变,齐声摇头说:“去不得,去不得啊!”

陈锡联感到情况不对劲,急忙追问原因。原来,夹金山主峰海拔4260米,连鸟儿都难以飞越,人力更是无法跨越。当地人称其为“神仙山”,认为只有神仙才能征服这座山。牧民们还警告他,山中天气变化无常,稍有不慎便可能被雪埋藏终老。

尽管如此,陈锡联深知任务的艰巨与重要,背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他无论如何也不能退缩。于是,他命令部队尽力筹集粮食。士兵们将青稞仁碾成粉炒熟,作为主要干粮,还四处寻找野菜补充营养。牧民们看到后,也毫不犹豫地宰杀牛羊,制作肉干,并准备了大量烧酒和辣椒,这些物资在恶劣天气中可起到御寒作用。

尽管牧民们尽力而为,但粮食仍然远远不足,士兵们的表情充满歉意。陈锡联却感激不尽,临行前,双方依依惜别,牧民们虽话语不多,但心意深重,只轻声说道:“一路平安。”

队伍继续向夹金山进发,起初,路面平缓,四周覆盖着如诗如画的雪景,草木与树丛点缀其间。然而,随着中午的到来,天气突变,大雾四起,气温骤降,紧接着,雨点如针般刺下,气温一降,雨滴迅速变成了雪花。

随着队伍继续前进,天气愈加恶劣,周围变得越来越空旷,雪地上变得艰难行走。雪风呼啸,士兵们身上的衣物逐渐被湿透,寒冷渐渐逼近他们的生命。接下来,困苦的条件开始显现,部分士兵因极度寒冷而倒下。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在雪洞中休息,依靠彼此的体温取暖。

一天早晨,陈锡联准备叫醒大家继续前进,却发现旁边的士兵已经僵硬不动,冻死在雪地中。面对越来越少的队伍,陈锡联心中充满痛惜,而此时,他的体力也到了极限,开始发高烧,晕头转向。最终,陈锡联体力不支,倒在了冰冷的雪地上。

军令如山,警卫员背负救命的使命

队员们围上来,纷纷递水喂粮,甚至脱下衣物为他披上。然而,陈锡联却勉强阻止了他们:“我可能撑不住了,你们赶紧走,不要管我。”士兵们怎么能忍心离开他,但陈锡联坚持发出命令:“这是命令!”军令如山,部队终于含泪继续行进。

就在这时,陈锡联身边的警卫员坚决表示,自己绝不离开:“师长,我背着你走,只要前进就有生还的希望,一旦停下就真的没有机会了!”陈锡联摇头拒绝,但警卫员突然眼前一亮,低头从背包里拿出一根绳子,将其牢牢系在陈锡联的腰间。趁着陈锡联虚弱无法反抗,他开始拖着师长在雪地里一点一点地行进。

经过艰苦的挣扎和努力,陈锡联终于和队伍汇合。接下来的几天,士兵们轮流背着他,直到陈锡联的身体逐渐恢复。

从雪山到战场的传奇:英雄的崛起与不屈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艰难跋涉,终于在甘肃会宁与红一、红二方面军成功会师。这时,陈锡联的名字在军中响亮。

陈锡联,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自14岁便投身革命。在长征过程中,他与红四方面军一起克服了雪山、草地等恶劣环境,屡次冒死奋战,最终成就了一段传奇。

1937年,红军进行再编,陈锡联被任命为129师769团团长。期间,他带领部队在滹沱河东岸与敌人展开游击战,并迅速察觉日军在阳明堡建立了飞机场。在陈锡联的指挥下,769团一举端掉了这一日军据点,成功摧毁了24架日军战机,这一战绩令敌军震惊,甚至连蒋介石都为之赞叹,颁发了嘉奖令。

血战中的坚韧不拔,胜利中的英雄气概

战场上,陈锡联勇猛无畏,曾三次中弹,左手大拇指因伤坏死,他毫不犹豫亲自砍断,而右耳也因战伤而永久失聪。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奋勇向前。面对重伤,陈锡联依然坚守岗位,带领部队不断取得胜利。

在百团大战中,陈锡联与日军在狮垴山激战六天六夜,造成日军重大伤亡。陈锡联的英雄气概和坚韧意志,使得他的部队被誉为“硬骨头”,他本人也被军中称为“小钢炮”。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年仅40岁的他仕途光明。此后,他先后担任了解放军炮兵司令员等职务,并为新中国的军事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0年代,陈锡联响应邓小平提出的“干部年轻化”的号召,主动辞去中央职位,腾出更多机会给年轻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奉献,直到1999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

从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到共和国的开国上将,陈锡联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坚定与无畏。他的事迹永载史册,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穿越机视角看玉龙雪山蓝月谷 穿... 来源:荔枝风景线近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蓝月谷和云杉坪景区迎来绝佳观赏期。穿越机视角下,蓝月谷如一颗...
原创 冯... 1937年,八路军在冯家沟发起了一场周密策划的伏击,锁定目标是来往的日军运输大队。虽然这场战斗规模不...
南京市纪委监委通报,涉县处级干... 9月16日,南京市纪委监委通报了2025年8月全市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查处情况。全市共查处违反中...
原创 清... 好的,我已经改写了文章,保留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 --- 写作不易,作者每...
原创 清...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以及“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这两句民谣,生动地描绘了刘...
原创 民... 好的,我会帮您将文章内容保持原意进行改写,同时适当丰富细节,字数尽量变化不大。以下是改写版本: --...
透过这些遗物,读懂“最可爱的人...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 以及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的家里 珍...
原创 清... 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面积为21.8万平方公里,位居该地区六省之首。湖南这个名字起源于唐朝中期,标志...
原创 清... 好的,我会对原文进行改写,保留主要内容和大致字数,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 --- 很多人听过“满蒙一...
原创 清... 好的,我会帮你在保持原意和字数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述。 --- 最近有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