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常茂:常遇春之子,朱标妻弟,朱元璋捧他20年,他却选择金蝉脱壳
创始人
2025-09-16 08:02:25
0

前言: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评书名家单田芳推出了他的经典作品《明英烈》,一时间,听众如潮,席卷全国。《明英烈》通过生动的讲述,从朱元璋的武科之路一直讲到他定都金陵,内容丰富且精彩。在这本书中,单田芳塑造了常遇春的长子——常茂的形象,他被描绘成开国猛将,手持禹王槊,打遍天下无敌手,堪称“开国第一猛将”。常茂在书中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一个历史英雄,开国后,他被封为“孝义永安王”,这个称号让许多人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明英烈》故事精彩,但它毕竟是一本小说评书,无法与正史相比。实际上,常茂是有其历史原型的,但他并非“开国第一猛将”,因为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时,常茂年仅12岁,根本没有参与战斗。

常茂的真实历史较为悲情,他不仅是常遇春的长子,还与太子朱标有亲戚关系——常茂是朱标的妻弟。朱元璋对常茂寄予厚望,扶持了他20年,但最终常茂却以极端的方式选择了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将通过史料与分析,为大家呈现一位特别的明初公爵——常茂的真实面貌。

常遇春的传奇:

要讲常茂的故事,我们首先得从他的父亲常遇春说起。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常遇春出生于贫困的农家,身体强壮,自幼力大无比。元末,社会动荡,盗贼横行,常遇春无力在乡村耕作,遂投身和州的山贼刘聚之下。依靠勇猛和果敢,他很快成为刘聚的得力助手。然而,刘聚胸无大志,日复一日进行家劫人盗,常遇春早感到此路不通,决心另寻出路。

元朝至正十五年,朱元璋的义军逐渐崭露头角,攻下滁州,再攻和州,声势日益强大。常遇春得知朱元璋即将路过和州,便预先在路旁等待,时至正月,朱元璋到达时,常遇春恍若猛兽复苏,见到朱元璋后立刻拜倒,主动请缨为先锋。尽管朱元璋起初对这位来自田间的壮汉并未留意,常遇春的勇猛却迅速赢得了他的青睐。

不久后,常遇春在渡江之战中表现出色,单枪匹马冲破敌阵,为朱元璋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正如史书记载:“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常遇春的名字,瞬间在朱元璋麾下家喻户晓,成为他麾下重要的战将之一。

朱元璋曾评论道:“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朱元璋对常遇春的评价,说明他在战场上几乎无人可敌。常遇春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并与徐达并肩作战,成为朱元璋的两大支柱之一。

常茂的早年:

然而,常茂的命运却大不相同。朱元璋开国时,常茂才12岁,根本没有参过战,也没有显赫的功绩。尽管如此,常茂依旧被封为公爵,这与他父亲常遇春的功勋密切相关。常茂的封爵,实际上是继承了常遇春的功劳和荣光。洪武三年,朱元璋封了包括徐达、李善长、李文忠等六位公爵,而常茂作为常遇春的长子,名列其中。如此年轻的公爵,显得格外特殊。

虽然朱元璋对常茂的宠爱可见一斑,但这份荣耀并非凭空而来。常遇春不仅是明初的重要将领,甚至被称为“开国元勋”。而常茂作为其长子,继承父亲的功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常茂的封号,也反映了朱元璋对常家不同寻常的宠爱。常茂的父亲不仅是战功赫赫的开平王,还与朱元璋有着深厚的交情,常茂成为公爵,实际上是在传承这段深厚的家族关系。

常茂的成长与成就:

常茂继承了常遇春的公爵头衔后,依靠家庭背景和父亲的荣耀,很快成为了朝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岳父冯胜是宋国公,他的舅舅蓝玉是北伐名将。可以说,常茂在明初的权力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如此,常茂并未积极参与政事或军务,反而沉浸在富贵的生活中,逐渐变得骄奢,缺乏军事才能的培养。

常茂作为一位名将的儿子,他并未全然承继父亲的英勇,常常由于年轻和缺乏实战经验,错失了多个机会。根据《国朝献徵录》的记载,常茂曾参与北伐,但并未有显著的战功。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洪武十五年在云南的征战中,凭借个人的勇气攀上悬崖插上旗帜,扰乱敌军,最终助力成功占领大理城。然而,这一“孤勇”的表现并未能完全体现常茂的军事才能,更多的是突发情况下的临时表现。

常茂的失败与悲剧:

随着时间的推移,常茂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明朝历史的舞台上。尽管他依然享有公爵之位,但常茂因过度依赖父亲的光环和后盾,最终未能在战场上有所建树。特别是在洪武十二年,常茂与冯胜发生了矛盾,这不仅令他在军中尴尬,更使得他在军中失去了支持。冯胜以长辈身份多次批评常茂,但常茂却并未加以改正,反而愈加不满和怨恨。最终,翁婿的矛盾加剧,常茂在军中被孤立,逐渐走向政治上的失败。

常茂的最终结局:

常茂的命运愈加悲剧,在洪武二十四年,他的突然死亡成为了一个谜。有人说常茂因罪惧而服毒自尽,也有传闻称他因对朱元璋的责罚而选择“诈死”,并隐匿在桂林恭城县,生存多年。最终,常茂的真实死因未能得以确认,甚至有不同版本的历史记载。虽然常茂的死亡带给朱元璋极大的痛惜,但他并未因此受到重罚,而是将常茂的弟弟常升封为公爵。

常茂的死,使得他成为了历史中的一位悲情人物。他原本有着辉煌的起点,却因个人性格和命运的安排,未能成就父亲那样的伟业,最终未能在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常茂的故事,或许是对“虎父无犬子”这句话的最悲凉诠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说得真有道理,绝不夸张。在皇帝身边做事,必须时刻小心谨慎,因为稍有不慎,自己的命运就...
原创 美... 美国是一个非常崇尚实力的国家,按照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观点,他们信奉强者为尊,认为在世界上是弱肉强食...
原创 大...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明朝的特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硬气。所谓硬气,就是...
原创 五... 五胡乱华是汉族历史中的一段极为痛苦的经历,也被大多数历史学家视为汉民族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特别是在...
微光成炬,致敬不凡!广东工人艺... 11月21日晚,江门演艺中心内华灯璀璨、掌声雷动,“中国梦・劳动美”广东工人艺术团送文艺活动在此温情...
爱艺术爱上海(第三季) | 意... 意式帅哥“酱马可”的魔都日记:在老船厂改的剧院飙戏,去黄浦江畔冥想。他说,这一刻,上海就是世界中心!...
“中国和马来西亚戏剧影视艺术评... 中新网吉隆坡11月21日电 (记者 陈悦)“中国和马来西亚戏剧影视艺术评论座谈会”19日在马来西亚国...
海口市“青椰艺术节”艺术展启幕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柳芸 通讯员 贺菁)11月21日,海口市“青椰艺术节”艺术作品...
新展预告:《童心墨润——唐鼎华... 新展预告 《童心墨润——唐鼎华作品展》 即将在深圳市鹏宝轩艺术馆开幕 《童心墨润——唐鼎华作品展》...
古乐为媒赋能美育徐汇区“美育大... 为深化区域美育教学改革,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素养,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独特价值,11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