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将军之中,能被称为“常胜将军”的人物并不多。十大元帅之一的林彪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他的军旅生涯胜多败少,因此被誉为“常胜将军”。另一位常胜将军,便是大将粟裕。他是一位在战争中锤炼出来的名将,通过不懈努力,在战火中不断学习、成长,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的第一大将。除此之外,开国上将韩先楚,也是军迷眼中的“常胜将军”。这位在战火中磨砺出来的“白字司令”,为何能赢得这一称号呢?他的三大贡献至关重要。
第一大贡献:带领“旋风军”第40军,打造铁血之师
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韩先楚跟随大部队挺进东北,投入到解放东北的战斗中。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未曾在军中获得太大的声望。因此,他初到东北时,担任的是第四纵队副司令员,负责协助胡奇才。俗话说:“金子总会发光”,而韩先楚并非简单的金子,而是埋藏在东北战场上的一颗璀璨钻石。
他的崭露头角始于新开岭战役。面对敌人精锐的第25师,韩先楚毫不畏惧,内心坚定,立下军令状誓要让这支训练有素的敌军马失前蹄。韩先楚凭借坚韧的意志和卓越的指挥能力,成功在敌人援兵未到达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束了战斗,彻底消灭了敌军王牌部队——第25师。此次胜利不仅令韩先楚在东北战场上声名鹊起,还为他赢得了升职机会,担任东野第三纵队司令员。
第三纵队在韩先楚的指挥下,焕然一新,迅速成为东野的主力部队。在辽沈战役中,第三纵队更是以出色的表现,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胜利,赢得了“旋风纵队”的美誉。1948年11月,旋风纵队改编为第40军,韩先楚任军长,至此,第40军成为人民军队中的精锐部队,也被冠以“旋风军”的称号。
第二大贡献:为解放海南岛,打破常规,争取胜利
大家熟知,第40军是解放海南岛的主力军之一,作为其中的核心指挥官,韩先楚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总攻阶段,他提出的分批偷渡方案为最终胜利铺平了道路。面对众人的反对意见,韩先楚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坚持向军委总部报告,最终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这一决策为海南岛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战斗打响时,韩先楚没有选择远离前线,而是亲自登上了木帆船,带领战士们直面敌人的炮火。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士兵们看到军长亲自带队,纷纷斗志昂扬,毫不畏惧地向敌人发起进攻。在木帆船的掩护下,解放军成功渡海,突破敌军防线,最终消灭了海南岛的敌军,取得了历史上首次渡海作战的胜利。
第三大贡献:抗美援朝,突破三八线,扬国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韩先楚担任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是抗击美帝侵略军的重要指挥官之一。在第二次战役中,他指挥第38军成功穿插敌军防线,切断敌军的退路,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在第三次战役中,韩先楚指挥志愿军部队突破敌人防线,重创美军精锐的第6师,成功突破“三八线”,直捣汉城,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他指挥的战役,几乎成为了美国军事学院的典范,成为全球军事学者研究的对象。韩先楚所展现出的战略眼光和战斗指挥能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树立了中国军队的威名。
1953年,由于健康原因,韩先楚返回国内,参与了国家的国防建设,担任中南军区参谋长。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并继续担任副总参谋长,进一步发挥了在军事领域的作用。
韩先楚: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常胜将军”
韩先楚以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和不屈不挠的毅力,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美誉。他的三大贡献不仅在国内军事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贡献了力量。在解放战争、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等多个战场上,他都以强悍的指挥和无畏的姿态,带领部队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那么,韩先楚是否也成为了你眼中的常胜将军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