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改变东亚历史,曹魏最后的忠臣,这个被忽视的三国名将做了什么?
创始人
2025-09-16 00:31:01
0

《三国演义》是很多人接触三国历史的第一步。书中描绘了众多人物,总计1191位,其中有436位武将。然而,作为一部小说,《三国演义》并非完全忠实于历史,许多实际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往往被忽略或只做了简单的描写。毌丘俭便是其中之一。虽然他在《三国演义》里短暂出现,但他的篇幅极为有限,仅在第108到第110回有零星的登场。然而,真实的历史中,毌丘俭却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关键人物,甚至可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是曹魏最后的捍卫者,几乎阻止了晋朝的建立,且深刻影响了中原以外地区的历史,甚至改变了东亚历史的格局。那么,他到底做出了哪些影响深远的事情呢?

《桃花石杂谈》曾指出,毌丘俭几乎在《三国演义》里被遗忘,不仅是因为书中的篇幅少,更因为他名字的写法有误,造成了历史上的误解。许多人见到“毌”字,或许会觉得很陌生,习惯性地读作“wuqiujian”。但事实上,这样的读法是错误的,原因在于《三国演义》把毌丘俭的名字写作“毋丘俭”。在现代汉语里,“毋”字发音是“wú”,所以大家误读并不奇怪。真正的姓是“毌丘”,而“毌”的发音是“guàn”,这就造成了《演义》中的写法偏差,导致了许多后人对他名字的误解。

尽管《三国演义》把毌丘俭的名字写错,但还是简单提及了他在魏晋交替时的事迹。故事中,他曾与扬州刺史文钦联手,起兵反抗司马氏,试图阻止晋朝的建立。然而,毌丘俭对历史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他更大的一笔贡献,是改变了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

早在三国初期,汉地东北的公孙氏政权便与高句丽的关系密切。公孙氏曾在其鼎盛时期,实力强大,几乎压倒了高句丽,控制了“东夷九种”地区。虽然曹魏志在统一中原,但它却视公孙氏政权为威胁,认为必须消除它。于是,曹魏曾先后与高句丽建立外交关系,联合打压公孙氏政权。最终,在公元236年,魏军成功攻陷了公孙氏的根基,并彻底灭掉了这一割据政权。

灭掉公孙氏政权后,曹魏将高句丽纳入其势力范围,并在辽东设立了多个行政区域。可惜,魏军在撤退后,高句丽迅速反叛,从公元242年开始,不断袭击魏军驻地。高句丽一度攻占了魏军重要地区,企图恢复公孙氏的地盘,并与孙吴联手再次威胁魏国。

在这种背景下,毌丘俭被任命为幽州刺史,并指挥军队对高句丽展开反击。公元242年,毌丘俭带领1万马步兵自玄菟郡出发,直扑高句丽领域。很快,他在今天的吉林通化一带,与东川王率领的高句丽2万军队展开激战。尽管毌丘俭的兵力不及敌方,但凭借魏军优良的战斗力,战斗最终以魏军大胜告终,高句丽几乎全军覆没。东川王和王后带着少数残兵逃入山区。

毌丘俭并未停手,他紧追东川王,向高句丽的都城丸都城进军。抵达丸都附近后,毌丘俭察觉到,丸都是座天然的山城,魏军的骑兵不适合在这里展开攻城战。他迅速调整策略,将骑兵牵到山上,将大军转为步兵,集中力量攻打高句丽的防线。最终,魏军成功攻占了丸都城,并下令摧毁城市,以此消除高句丽的威胁。

魏军撤退后,东川王试图重建丸都城,但很快就被毌丘俭派遣的王颀再次击败,彻底削弱了高句丽的军事实力。此战不仅让高句丽的控制区域大大缩小,甚至连周边一些以前服从高句丽的部族,也纷纷脱离了它的统治,最终导致临屯郡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这场战役至今被认为是中原王朝在东北地区进行的最远征讨。

战后,高句丽的东川王意识到,在丸都重建都城已经不可能,于是决定迁都南方,建立新的都城。这次迁都,对朝鲜半岛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毌丘俭的东征,直接促成了这一变化,因此被认为是改变东亚历史的重要一环。

毌丘俭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不凡的贡献,很快获得了晋升。先后担任了曹魏的镇南将军和镇东将军,并在公元253年与扬州刺史文钦联手,击败了孙吴太傅诸葛恪的合肥围攻。此时,司马氏已逐渐控制了曹魏的朝政,并开始清除曹家势力。

毌丘俭当时依旧忠于曹魏皇室,然而与司马氏之间的矛盾愈加激化。公元254年,毌丘俭的亲友夏侯玄、李丰相继被司马师诛杀,使毌丘俭深感不安。在公元255年2月,他联合文钦与文鸯,在寿春起义,试图反抗司马氏。然而,司马师采取了巧妙的策略,通过拖延战斗时间,使毌丘俭陷入困境。最终,毌丘俭被迫突围,但在逃亡途中被平民张属射杀。

毌丘俭的死标志着魏国与司马氏之间的对抗基本结束,也为西晋的建立扫清了道路。虽然毌丘俭英年早逝,但他的儿孙却得以逃入东吴,并在西晋建立后重新获得了朝廷的宽容。毌丘俭的儿子毌丘宗和孙子毌丘奥等人,后续也先后成为西晋的重要官员。毌丘俭虽在《三国演义》中被淡化,历史上却是个影响深远的人物,他的贡献无疑对历史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为你改写这篇文章,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字数变化不...
原创 为... ——·前言·—— 蜀汉灭亡后,西晋迅速展开了统一大业,但东吴却依旧在这段动荡的时期中屹立不倒,令所...
原创 清... 1895年秋天,天津东南七十里的小站镇,一群当兵的愁眉苦脸。为啥?他们原本是清廷派胡燏棻练的“定武军...
原创 延... 夏日生活打卡季 “延安五老”是指抗战时期,党内五位年龄较大、资历较深的老同志。虽然这五位老同志并非我...
原创 曾... 原文改写: 1948年10月16日中午,曾泽生正在安静地吃着午餐,突然,副官乔景轩匆匆推开门,神色紧...
杭州有人在空地接触废弃氢氟酸中...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刚刚,杭州余杭闲林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 2025年9月9日,涂某某(...
原创 平... 平江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平江发动的一次武装起义,历史上称之为平江起义。尽管平江起...
原创 曾... 前言: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和蒙古等游牧民族,曾在中国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篇章,尤其以蒙古最为显著。自...
原创 日... 20世纪初东北亚:间岛风云与柏文蔚的传奇之举 20世纪初的东北亚,地缘政治局势犹如风云变幻的舞台,...
原创 民... 东南五省联军:民国时期的地方军阀势力 东南五省联军,或称东南军,是民国时期由直系军阀孙传芳领导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