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嬴政为何非要除掉“仲父”吕不韦?你看他编的书里,藏着什么杀机
创始人
2025-09-15 22:02:47
0

前言

一个商人,凭什么能操盘一个国家的命运?

吕不韦,这个战国末年的“天使投资人”,做了一笔史上最牛的风险投资。

他把全部身家押在了一个流亡海外、几乎被人遗忘的“垃圾股”——秦国质子异人身上。

结果呢?

回报率高到令人发指!

他不仅把这位落魄王子扶上了秦王宝座,自己也一步登天,当上了秦国丞相,权倾朝野,呼风唤雨。

他手里,到底攥着什么王牌?

不是金山银山,而是一份堪比“人性探测仪”的识人秘籍,能在一瞬间看穿你身边的人,到底是人是鬼!

一、“让他狂,看他是不是小人得志”:吕不韦的“捧杀识人法”,一招戳穿伪君子。

你给一个人好处,是情分;持续地给他好处,那可能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面试了。

吕不韦初见异人时,那家伙简直是叫花子碰见了龙王爷——惨到家了。作为一个人质,在赵国邯郸要钱没钱,要势没势,活得连条狗都不如。吕不韦上来就给他一套组合拳:“我给你钱,给你车,给你豪宅,再给你包装炒作,让你在上流社会出人头地。”

这是送温暖吗?别天真了。这其实是吕不韦识人六法里的第一招:“喜之以验其守”。说白了,就是我把你捧上天,看你翅膀硬了会不会忘了我是谁。吕不韦的眼睛,就像老鹰一样,紧紧盯着异人。

每一次送上千金,每一次献上美女,他都在不动声色地观察。异人接过礼物时,手有没有抖?眼神是贪婪还是感激?酒过三巡,他是口出狂言,还是言辞愈发谦卑?这每一处细节,都是吕不韦评估风险的K线图。

他心里那杆秤,一边是堆积如山的金银,另一边,是异人摇摆不定的人性。这哪是交朋友,这分明是一边给糖,一边在暗中磨刀,只要异人露出一点“小人得志”的马脚,这笔投资就会被他毫不犹豫地斩仓。

异人聪明就聪明在这里。

他收下所有好处,但姿态放得极低,对吕不韦言听计从,甚至主动提出:“日后我若为王,愿与先生共享秦国。”

这句话,就是一份完美的“投名状”。

他通过了这场“捧杀”式的压力测试,向吕不韦证明,自己不是那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货色,而是一支值得长期持有的“蓝筹股”。

就好像公司里某个同事,刚提了个主管,走路姿势都变了,说话都带上了官腔,恨不得把‘老子现在牛了’刻在脸上。这种人,能走多远?吕不韦用真金白银告诉你,得意时还能守住本心的人,才值得你把身家性命押上去。

二、“让他怒,看他会不会狗急跳墙”:从“一字千金”到“饮鸩自尽”,愤怒如何出卖了吕不韦自己?

人呐,平时都是戴着面具的。想看清一个人的底牌,就得把他惹毛了。

吕不韦的识人法里有一条:“怒之以验其节”。可笑的是,他用这招考验了无数人,最终自己却栽在了这一关上。

想当初,他权势熏天,编成《吕氏春秋》,悬于咸阳城门,放出豪言:“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那时的他,站在城楼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听着耳边潮水般的赞誉,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他感觉自己就是秦国的天,是文化的缔造者,那股子睥睨天下的骄矜之气,几乎要冲破云霄。

这哪是请人改稿,这分明是在向天下宣告:“看到没?我吕不韦,才是秦国文化和权力的双重天花板!”

然而,高光时刻,转瞬即逝。几年后,嬴政亲政,一封来自王宫的信,被送到了他的府邸。没有使者的喧哗,只有死一般的寂静。

吕不韦展开那卷竹简,上面的字,像一把把淬了冰的刀子:“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

刚才还意气风发的权相,此刻只觉得天旋地转,那竹简仿佛有千斤重,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的脸瞬间没了血色,双手不住地颤抖。

从万人之上的云端,到跌落尘埃的罪臣,只用了这一封信的时间。巨大的羞辱和恐惧,瞬间点燃了他的愤怒。

可这愤怒,却不是对嬴政,而是对自己。他恨自己为何如此愚蠢,竟没看出那少年眼中的杀气。盛怒与绝望之下,他选择了饮鸩自尽。

他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愤怒,不仅能暴露一个人的品性,更能成为摧毁一个人的导火索。

三、“让他怕,看他有没有顶风作案的胆”:嬴政的“恐怖测试”,吕不韦为何没能扛住?

恐惧,是人性的放大镜。一个人是英雄还是狗熊,把他扔到极度恐惧的环境里,一试便知。

吕不韦的识人法里讲“惧之以验其持”,可笑的是,他发明了考题,最终自己却成了答卷人,而考官,正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秦王嬴政。

嬴政先是以雷霆之势,将嫪毐处以车裂之刑,夷灭三族。那场面,血流成河,咸阳城里人人自危。

这是杀鸡给猴看,而吕不韦,就是那只瑟瑟发抖的老猴子。他怕了,主动交出相印,被发配到河南的封地。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不,这才是“恐怖测试”的开始。在河南封地,吕不韦的府邸前,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六国使者、天下名士,像走马灯一样前来“拜访”,送来的礼物堆积如山。

吕不韦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些人不是来看他的,是来试探嬴政底线的。每当嬴政的使者到来,吕不韦都得强颜欢笑,热情款待,仿佛自己还是那个受人尊敬的“仲父”。可转过身,他内心的恐惧就像潮水一样将他淹没。

他知道,府门口越是热闹,自己在嬴政的死亡名单上就排得越靠前。这种持续的、无形的政治高压,才是最极致的恐惧。

最终,吕不韦在这场漫长的恐怖测试中彻底崩溃了。他知道自己只要活着,就是嬴政心头的一根刺。于是,他再次选择了死亡。

在绝对的权力恐惧面前,这位曾经的权谋大师,连坚守自己生命的勇气都丧失了。

四、“让他苦,看他是不是真正的潜力股”:从街头混混到一国之君,刘邦的“苦难履历”值多少钱?

识人,不仅要看他在顺境时有多风光,更要看他在逆境时有多能扛。

吕不韦的识人法最后一招,也是最狠的一招,叫“苦之以验其志”。他靠这套逻辑选中了异人,但真正把这一条演绎到极致的,是几十年后的另一个狠人——汉高祖刘邦。

如果说吕不韦是“投资专家”,那刘邦本人就是一份最完美的“苦难履历”。

鸿门宴上,项羽的刀就悬在他脖子上;彭城之战,老婆孩子都被项羽抓去当人质,差点被烹了当下酒菜,这苦不苦?换一般人,早崩溃了。

刘邦呢?他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每次被项羽揍得鼻青脸肿,躺在地上喘口气,爬起来接着干。用现代心理学的话说,这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现实版。

刘邦长期挣扎在最底层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上,生命和安全随时受到威胁。这种极致的压力,没有压垮他,反而像高压锅一样,把他骨子里的能量、智慧和韧性全都给逼了出来。

他的目标不是星辰大海,而是最朴素的“活下去”。

反观他的对手项羽呢?出身贵族,少年英雄,百战百胜,他的人生字典里,根本没有“苦”这个字。所以,当他遭遇人生唯一一次真正的惨败——垓下之围时,他扛不住了。

他的心理防线瞬间崩塌,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了。项羽输给的不是刘邦,是输给了自己脆弱的“逆商”。所以说,苦难才是最好的试金石。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失去一切后,还剩下什么。刘邦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份厚重的“苦难履历”,远比一份光鲜的背景,值钱得多。

结语

说到底,吕不韦的识人术,与其说是看透别人的秘籍,不如说是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它能照出别人的贪婪、懦弱、坚韧与狂妄,但一不小心,也能照出我们自己最不想面对的样子。

吕不韦用这面镜子照亮了别人的前程,最终却被镜子里反射出的、自己的影子所吞噬。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用这套方法审视我们自己——在得意时、愤怒时、恐惧时、困苦时,我们又会是哪种人?是下一个运筹帷幄、却难免自负的吕不韦,还是那个能从泥潭里爬出来、笑到最后的刘邦?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点赞关注,我们一起在历史中寻找人性的密码。

参考文献
《吕氏春秋》 - 吕不韦 等
《史记·吕不韦列传》 - [西汉] 司马迁
《史记·秦始皇本纪》 - [西汉] 司马迁
《史记·高祖本纪》 - [西汉] 司马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为你改写这篇文章,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字数变化不...
原创 为... ——·前言·—— 蜀汉灭亡后,西晋迅速展开了统一大业,但东吴却依旧在这段动荡的时期中屹立不倒,令所...
原创 清... 1895年秋天,天津东南七十里的小站镇,一群当兵的愁眉苦脸。为啥?他们原本是清廷派胡燏棻练的“定武军...
原创 延... 夏日生活打卡季 “延安五老”是指抗战时期,党内五位年龄较大、资历较深的老同志。虽然这五位老同志并非我...
原创 曾... 原文改写: 1948年10月16日中午,曾泽生正在安静地吃着午餐,突然,副官乔景轩匆匆推开门,神色紧...
杭州有人在空地接触废弃氢氟酸中...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刚刚,杭州余杭闲林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 2025年9月9日,涂某某(...
原创 平... 平江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平江发动的一次武装起义,历史上称之为平江起义。尽管平江起...
原创 曾... 前言: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和蒙古等游牧民族,曾在中国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篇章,尤其以蒙古最为显著。自...
原创 日... 20世纪初东北亚:间岛风云与柏文蔚的传奇之举 20世纪初的东北亚,地缘政治局势犹如风云变幻的舞台,...
原创 民... 东南五省联军:民国时期的地方军阀势力 东南五省联军,或称东南军,是民国时期由直系军阀孙传芳领导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