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备死前提拔一位老将,后来不仅为关羽报了仇,还为诸葛亮出了气
创始人
2025-09-14 05:33:14
0

当然,没问题!我会帮你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稍微丰富细节,调整语言,字数也基本保持不变。下面是改写版本:

---

“前有诸葛亮,后有姜伯约。”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那个看似羸弱无力的蜀汉之所以能够坚持残喘多年,完全得益于这两位杰出人物的强力支持。

这个看法其实有一定的道理,但在他们之间,还有一位老将军,发挥了关键的支柱作用。他不仅间接替关羽报了血海深仇,还为诸葛亮撑起了后盾,默默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到底是谁呢?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很多人觉得刘备其实能力平庸,若非请出诸葛亮,恐怕根本不可能有后来那段蜀汉的历史。

这种观点似乎有理可循,毕竟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辅佐,刘备这个“织席贩履”的普通人,谁又会记得他呢?

基于这种认知,许多人轻易地断定刘备只是个无头苍蝇,其实这种看法未免太过片面。毕竟,能成为一方霸主,刘备也必定有一定的智慧和谋略。

刘备深知自身才能有限,无法独当一面,因此他选择依赖他人,寄希望于贤才。

刘备早年的岁月,几乎都在寻找和聚集能干的谋士,其中徐庶便是他的一个得力助手。

在徐庶看来,自己虽不及卧龙诸葛亮那般深不可测,但才智水平并不相差太远。

徐庶聪慧过人,连曹操都对他赞赏有加。

然而刘备还未能充分发挥徐庶的才能,便被曹操这位老狐狸以种种手段挖走了。

但幸运的是,徐庶临别时极力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这一举动最终撬动了三国时代的格局。

经过三顾茅庐的耐心挽留,诸葛亮终于应召出山,刘备对他极为敬重,每日如临大敌,兢兢业业。

刘备也深知,若想建立大业,仅靠诸葛亮一人难以为继,还需要更多人才的支持。否则,诸葛亮终将疲惫不堪,难以撑起大局。

更重要的是,人才越多,彼此之间还能制衡,防止权力过度集中,防止“经理”抢了老板的位置。

这与任何一个老板的担忧不谋而合,尤其是当这些“经理”业绩突出时,如何既得力又不失控,成为一大难题。

于是,刘备的办法便是不断招揽各方英才,扩大人才基数。

在这方面,刘备的眼光甚至胜过诸葛亮。

当时荆州刺史刘表麾下有不少猛将,刘备却慧眼识中一个表面平凡的魏延。

诸葛亮对魏延颇有微词,觉得他面相不善,且性格刚烈,有极大反骨,刘备死后很可能会叛逃。

因此诸葛亮始终与魏延保持距离,尽量避免过多交往。

但刘备却完全不同,他大胆委以重任,将汉中这样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交给魏延镇守。

当初刘备离开汉中前往成都时,许多人认为三弟张飞理应担当镇守重任,毕竟张飞军功卓著,资历深厚。

然而刘备却破格提拔了魏延,这让张飞听了都感到震惊。

事实证明,魏延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他在汉中坚守得相当稳固,至少没有丢失一城一地。

除了魏延,刘备还提拔过另一位看似不起眼的将领——王平。

王平是蜀汉后期的重要中流砥柱,他虽识字却不会写字,少年时便对军事颇有兴趣。

成年后,王平最初在曹操帐下任职。

然而曹操麾下群雄辈出,王平这类稳重踏实、低调务实的老实人难以获得重用。

后来随曹操出征对抗刘备时,因败局已定,王平果断选择归顺刘备,投奔了这位同样脚踏实地的领导者。

刘备见到王平时,凭着直觉认定他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投降后不久,王平被任命为牙门将,甚至比赵云刚晋升的官职还要显赫。

当年赵云为刘备立下赫赫战功,保护刘备和其子刘禅多年,才逐渐晋升,而王平几乎是直接被重用。

诸葛亮也佩服刘备的眼光,将自己十分欣赏的马谡推荐给刘备。

但刘备却不看好马谡,觉得他整天吹牛皮,没什么真才实学,狂妄自大,难成大事,建议诸葛亮最好远离他。

对此诸葛亮颇有异议,他认为马谡能与自己侃侃而谈,显现其非凡才智。

于是诸葛亮并未采纳刘备意见,反而继续提携马谡,甚至打算将其培养为接班人。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马谡自告奋勇镇守新得之街亭,令诸葛亮非常欣慰。

为了避免风险,诸葛亮还特意派稳健老将王平随行。

王平深得诸葛亮赏识,这位老将不仅沉着稳重,而且极擅防守之道。

然而主将权力在马谡手中,王平只是辅佐角色。

诸葛亮临行前叮嘱不得将军队驻扎于野山之上,避免埋伏危险,但马谡我行我素,坚决将大军安置于险地。

王平极力劝阻无效,结果大军被魏军突袭溃败。

魏军来势凶猛,王平不慌不忙,亲自率军敲鼓以示震慑。

魏军主将张郃听到鼓声,以为埋伏众多,便暂停了进攻。

趁机王平迅速召集残兵败将,带领部队成功撤退。

街亭失利令诸葛亮痛心疾首,他之前的努力似乎付诸东流。

虽然他仍然重用马谡,但依军法严惩了他。

王平则因劝谏有功且护军有责,不仅未受罚,还被提升统领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是一支专精野战的精锐部队,王平率领该军在蜀汉后期战绩显著。

他忠诚可靠,经过第一次北伐后,诸葛亮对他的信任日益加深。

因此诸葛亮多次委以重任,让王平把守重要战略要地。

例如当年围攻祁山时,诸葛亮命令王平守卫南围关键阵地,叮嘱他守株待兔,勿与敌正面交锋。

这正是王平所擅长的稳守不出战术。

不久,魏军张郃率兵攻打南围,王平固守阵地,拒绝出击。

双方连续鏖战多日,蜀军不出城门,魏军反复受挫,伤亡惨重。

最终张郃无奈下令撤退。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矛盾激化,几乎兵戎相见。

关键时刻,王平及时带军阻止冲突爆发,遣散魏延部众。

失去兵力支持的魏延孤立无援,最终被马超弟弟马岱斩杀。

诸葛亮过世后,王平逐渐挑起重担。

虽无诸葛亮的智略,也不似“五虎将”那般武艺超群,但他有自己的独特智慧和忠诚,是无人可替代的支柱。

蜀汉“希望之光”诸葛亮一去,曹魏得知后大喜过望,决定趁机发起猛攻,誓要撕裂蜀汉一块肥肉。

蜀军虽失帅,士气却反而高涨,毕竟悲痛中燃起了怒火。

曹魏派来大将曹爽,这位狂妄自大的家伙自视如帝,野心勃勃。

虽然不少人劝他此时不宜冒进,但他依然执意进攻。

面对兵力悬殊的局面,王平率领仅三万余人坚守汉中,守住了这条咽喉要地。

随着蜀军援兵的到来,曹爽大败而归,非但未建功,反倒加速了自己的陨落。

此后,王平大多驻守汉中,魏军不敢轻举妄动。

由于镇守有功,他被封为镇北大将军,三侯鼎立的格局形成。

王平守北汉中防魏军,马忠镇南防少数民族,车骑将军邓芝守东,防范江东势力。

邓芝正是王平极力推荐之人。

王平守北,既防魏军,又替诸葛亮讨伐魏延,可谓既替师出气,也稳固了蜀汉北方根基。

推荐邓芝守东,则间接为关羽讨回了面子。

虽身处北地,王平心系四方安危。

他在汉中镇守二十余年,基本无大问题,成为刘备一手栽培的中流砥柱。

正是王平的坚守和努力,硬生生为摇摇欲坠的蜀国续命二十余载,否则蜀汉的历史早已改写为另一番光景。

---

改写完成!你觉得怎么样?想要我帮你调整语言风格或增添更多细节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难以置信!赫伊森染红、裁判不看... 直播吧09月14日讯 刚结束的西甲,十人皇马2-1战胜皇家社会,裁判判罚引发争议。据《阿斯报》报道,...
申请保护令当晚遭受最严重暴力 ... 提起家庭暴力,或许因为其中的“家庭”二字,很多人会把它当成清官也难断的“家务事”。但是,当一起又一起...
原创 团... 1936年4月的一个清晨,皮定均,时任甘肃庆阳红军学校二团团长,召集四连连长来谈话。他面色严峻,指责...
原创 唐...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按钮。感谢您一直以来的鼓励与支持,期望能为您提供愉快、...
原创 她... 自古以来,长江三角洲的沙嘴不断前移,出海口逐步向东扩展,旧有的沙嘴被海潮和江水冲刷出新的沙洲,这些沙...
李自成推翻残暴大明,却被多尔衮... 强烈推荐关注 明朝末年,天灾不断,而政治更为黑暗,于是,饥饿愤怒的民众终于把朱姓皇族推翻。 然而,...
零容忍!苏州严查中 不见其车 先闻其声 宁静的夜被“炸街”车 疾驰而过的轰鸣声打破 自以为“潇洒炫酷” 实际上不仅违法 ...
原创 唐... 李珙的生平若非以其死状为人所知,恐怕谁都不会多加留意。若仅凭他那三十余年的平凡生涯来写,他的介绍甚至...
原创 南...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时代。这个时期不仅见证了政治权力的更迭,也充斥着奇怪的帝王...
原创 唐... 唐朝的官员体系非常复杂,等级分为九品三十级。即使两个人的职务同为二品,他们的待遇和地位也未必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