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2日深夜,周恩来总理突然接到了来自医院的紧急报告,内容关乎陈毅元帅的健康状况:“陈毅同志当前神志依旧清晰,似乎出现了回光返照的现象。” 总理迅速阅读报告后,没有丝毫迟疑,立刻指示警卫员准备车辆,决定连夜前往医院。当周总理刚刚离开时,陈毅的意识又变得模糊不清,他一边凝视着自己的儿女,一边口齿不清地说道:“红军……毛主席……坚持原则……”他的话语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仿佛诉说着内心的牵挂和未尽的使命。
直到1月4日,陈毅再度清醒过来。他认出了守在床前的妻子和儿女,依然保持着对家人深沉的关爱和牵挂,并在虚弱的声音中留下了最后的遗言:“……一直向前……战胜敌人……”这简短的几句话,带着他一生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精神。两天后,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在深夜11点55分永远闭上了眼睛,停止了所有的呼吸和心跳,离开了我们。
1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深感悲痛的同时,签发了中央送审的陈毅追悼会相关文件。根据文件中提到的安排,追悼会的规格被定为军队元老级别,陈毅虽然不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但他曾为革命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因此追悼会仍由中央军委主持,且政治局委员并非必须到场。预计参会人数约500人,地点则选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很快,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管理领导接到了任务通知: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定于1月10日下午在公墓礼堂举行,并且中央主要领导人将亲临现场。为此,所有准备工作必须在1月10日上午前就绪,并且务必确保万无一失。接到任务的八宝山领导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在仅有四天时间的紧迫情况下,圆满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大家一致认为,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如此重大,不仅代表了组织对他们的信任,也承载着陈毅家属与人民的期望,因此无论多么困难,也必须确保完成得无可挑剔。
虽然面临着诸多难题,八宝山的工作人员并未退缩,反而更加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当时公墓工作人员较少,人数不足几十人,工作量巨大,但治丧委员会的相关管理人员也非常理解并支持他们,协调抽调了足够的人员并提供了所需的帮助。为了确保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如期举行,北京卫戍区还派来了一个连队来协助。大家都知道这是为陈老总的追悼会做准备,因此每个人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短短半天时间,清理卫生工作已经完成,墓区的安全检查也得到了妥善解决。
不过,最为棘手的挑战仍然是礼堂和墓区环境的整理。八宝山革命公墓刚刚经历了大规模的改造,施工尚未完工,礼堂里到处是散落的沙灰,空荡的大厅让人感到十分冷清,甚至站在里面说话还会产生回音。墓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曾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要恢复原貌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
尽管如此,八宝山的工作人员没有气馁,他们立刻展开了紧张的清理和布置工作。由于礼堂缺乏必需的沙发和软椅,而治丧委员会并没有预算来解决这一问题,工作人员决定向北京饭店和市政协求助。在得知是为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做准备后,双方毫不犹豫地表示全力支持,并无条件提供所需的沙发和椅子,最终解决了布置礼堂的难题。为确保一切符合要求,休息室还铺上了红地毯。
除了座位问题外,另一个令大家担心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追悼会当天的温度适宜。根据上级要求,礼堂内的温度必须维持在20到22摄氏度之间。然而,条件有限,八宝山并没有足够的空调。于是,公墓的工作人员想出了一个“土办法”——在各个门口挂上棉门帘,以防寒风,再配合空调和火炉进行加热。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并迅速开始实施。为此,总后勤部送来了几个大火炉和大量烟筒。
然而,火炉的安装位置却成了一个难题,几方领导意见不一致,迟迟未能达成共识。最后,八宝山运输队的负责人张喜年提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解决办法:“我们只要确保室内温度在20到22摄氏度之间就行了,不要再浪费时间争论。”大家终于同意了他的提议,迅速开始了炉子的安装工作。经过一番忙碌后,所有的火炉都点燃了,室内温度也达到了要求。
然而,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火炉燃烧后,礼堂内充满了缕缕青烟,工作人员不得不更换了燃料,选择了无烟煤。虽然无烟煤避免了烟雾问题,但其温度却没有传统的有烟煤那么高,室内的温度因此难以控制。经过一番商讨,大家决定使用焦炭,既没有烟雾,又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
就在此时,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领导提出了新的问题:炉子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追悼会的顺利进行,尤其是火炉可能会对人造成烫伤。大家再次集思广益,最终决定使用暖风机来辅助取暖。经过试验,暖风机的使用效果符合要求,成功解决了温度问题。至此,八宝山的工作人员终于松了口气。
在所有问题得到解决后,工作人员开始着手安置陈毅元帅的骨灰。骨灰盒被送到临时设置的灵台,等待追悼会开始后再进行正式安放。追悼会前的最后准备阶段也进入了倒计时。1月10日中午,八宝山的工作人员开始布置会场,挂起了黑布上写着“陈毅同志追悼会”的木牌,并在礼堂前设立了临时的标识。两名仪仗兵持枪站在遗像前,静静守护着陈毅元帅。
追悼会当天,八宝山的四周已经被警卫部队和公安严密戒严,大客车一辆接一辆地运送参加追悼会的各界代表。在临近追悼会开始时,周恩来总理也亲自到达现场,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称赞大家的工作很到位。周总理的到来,不仅温暖了现场的氛围,也让所有工作人员感到了一种莫大的安慰。
追悼会正式开始后,毛主席站在队伍前,静静聆听周总理的悼词,眼中泛起了泪光。在悼词即将结束时,突然扩音器传来了一阵刺耳的“嗡”声,随即失去了声音。幸好周总理反应迅速,及时调整了现场,避免了尴尬。事后,他还要求工作人员查明扩音器故障的原因。
随着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的离开,陈毅元帅的骨灰最终被安放在骨灰堂的指定位置。这次追悼会虽然条件简陋,但周围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尽全力确保它顺利进行。追悼会结束后,八宝山礼堂也得到了专款修缮,改善了其设施和环境,以免再度出现类似的问题。